
2025年11月20日,辽宁葫芦岛海边码头的一幕让全网哗然:几名中老年人将多袋可食用大米倾倒入海,一名短发女子通话时直言“刚放生”,现场还有人念念有词。这荒诞的“放生”场景,既违背粮食安全的基本常识,又触碰生态保护的底线,更折射出部分人被迷信裹挟的认知病态,实在是病得不轻。
“放生”本源于宗教慈悲精神,核心是救护濒死动物、守护生命尊严,中国佛教协会早有明确倡导,放生需以科学为指导,而非盲目形式化操作。但葫芦岛这起事件,却将“放生”异化为毫无逻辑的迷信仪式——大米既非“有情众生”,也非濒危生命,入海后无法存活,只会发酵分解。大量淀粉类物质进入海洋,会快速消耗溶解氧,形成局部“缺氧区”,导致鱼类、底栖生物窒息死亡,甚至诱发赤潮等生态灾害,这哪里是积德?分明是在破坏海洋生态!
更让人无法容忍的是,对粮食的极致浪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是刻在国人骨子里的认知,袁隆平院士毕生钻研杂交水稻,就是为了让中国人远离饥饿。可这些中老年人却将沉甸甸的大米当“祈福道具”,随手倒入大海,全然不顾每一粒粮食都凝结着耕种者的汗水。我国《反食品浪费法》早已明令禁止食品浪费行为,这种将可食用粮食无端丢弃的做法,不仅违背公序良俗,更涉嫌触碰法律红线。
事实上,近年来这类荒诞放生闹剧并非个例。浙江温州曾有老人河边倒大米,重庆有人向长江投整箱矿泉水,常州女子放生外来鲇鱼造成巨额生态损失,香港海域杂交石斑鱼放生破坏食物链。这些行为的共性,是将行善积德异化为功利化的自我感动,重形式轻实质,缺常识少敬畏。参与者沉浸在封闭的认知圈子里,相互强化错误观念,把违背科学的行为当成“功德”,实则是迷信主导下的认知魔症。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魔症”正在引发多重危害。生态层面,无论是放生外来物种还是投放异物,都可能打破生态平衡,2022年山东日照因放生携带病毒的虾苗,导致本土对虾疫情爆发,损失超3000万元;法律层面,《生物安全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均明确禁止向自然环境盲目投放异物,常州放生案中当事人已被判赔偿5.8万元;社会层面,这种浪费粮食的行为,在全球粮食安全仍受挑战的当下,严重伤害了公众的情感,冲击了“节约为荣”的社会风尚。
此类荒唐病症的根源,在于迷信对认知的绑架和科学素养的缺失。部分中老年人将祈福愿望寄托于形式化的“放生”,却不愿了解基本的生态常识和法律规定,把愚昧当虔诚,把浪费当积德。而相关部门的监管缺位,也让这类行为屡禁不止,尽管葫芦岛海洋与渔业局指出了浪费和生态风险,但对是否追责语焉不详,缺乏明确的惩戒措施,难以形成有效震慑。
要治好这种“魔症”,既需要猛药去疴,也需要固本培元。监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对涉嫌浪费粮食、破坏生态的放生行为依法追责,让违法者付出代价;社会层面则需加强科普宣传,让公众明白放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要遵循科学规律和法律底线。
仓廪实,天下安,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生态保护是发展之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强化国家粮食安全,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葫芦岛“大米放生”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任何善意都不能脱离理性约束,任何祈福都不应以浪费资源、破坏生态为代价。那些沉浸在迷信中的参与者,该醒醒了,真正的积德,不是将大米倒入大海,而是珍惜粮食、守护生态、践行善举。若继续执迷不悟,任由“魔症”蔓延,终将受到社会的唾弃。
这荒诞的“放生”闹剧,不能再上演了!(李志强)
编辑: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5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