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 8 点,武汉东站的 “光谷科创通勤通道”前,身着工装的工程师们正有序检票——他们中,有人要前往鄂州葛店的光电子产业园,28 分钟就能抵达;有人要换乘城际铁路去黄冈,为当地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此同时,站内的高铁快运专区里,光谷某芯片企业的一批精密元器件正被装上列车,1.5 小时后就能送达长沙的合作工厂。这座镶嵌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铁路枢纽,早已不是单纯的 “出行站点”,而是串联光谷科创资源、激活武汉城市圈协同动能、升级民生出行体验的 “多功能纽带”。
在此之前,光谷作为武汉科创核心区,曾长期面临 “交通配套跟不上产业扩张” 的困境。2022 年武汉东站开通前,光谷企业员工去鄂州、黄冈,只能先挤地铁到武汉站或武昌站,再换乘城际铁路,全程至少 1.5 小时,不少技术人才因通勤不便,即便认可光谷的产业优势,也犹豫是否入职;光谷的光电子芯片、生物医药等产品,因需转运至其他车站发运,物流时效比沿海同类企业慢 3-4 小时,在 “分秒必争” 的科创领域,这成了制约发展的 “隐形壁垒”。
而武汉东站的投用,彻底改写了这一局面。作为武汉铁路枢纽 “四主两辅” 中的重要节点,它直接衔接武九客专、武咸城际、光谷空轨,形成 “高铁 + 城际 + 空轨” 的立体交通网:往东至鄂州、黄石的城际铁路,最快 23 分钟可达;往南至咸宁的线路,串联起光谷南与咸宁高新区,推动光电子产业配套外溢;站内还专门设置 “科创服务专区”,为光谷企业提供精密仪器运输预约、技术人员跨城通勤票务定制等服务。如今,光谷的烽火通信、华星光电等企业,已将部分生产配套环节布局在鄂州葛店、黄冈黄州,“研发在光谷、制造在城圈” 的模式日益成熟 —— 武汉东站的 “快速连接”,让城市圈的产业协同从 “规划图” 变成了 “日常图”,仅 2024 年,通过该站实现跨城通勤的科创人才就突破 50 万人次,带动武汉城市圈光电子产业产值同比增长 18%。
对普通市民而言,武汉东站的 “民生温度” 同样触手可及。站内的 “光谷便民驿站”,配备了充电宝、雨伞租借、应急药品箱,还专门设置 “空轨 - 铁路换乘指引岗”,志愿者会手把手教老年乘客操作购票系统;针对光谷企业的 “夜班族”,车站还协调增加了 21 点后前往鄂州、黄石的城际列车班次,解决 “加班后无车可回” 的难题。家住鄂州葛店的王女士,如今每天乘城际铁路到武汉东站,再换乘光谷空轨去上班,“以前通勤要折腾 2 小时,现在 1 小时内就能到公司,还能在家吃了早饭再出门”。这样的 “便捷体验”,正让越来越多武汉城市圈居民,享受到 “跨城如同城” 的生活。
更深远的是,武汉东站还在持续释放 “枢纽辐射力”,让光谷的科创资源能更快对接长江经济带 —— 通过武九客专,光谷的产品可经九江、南昌直达长三角;借助武咸城际,可衔接京广高铁,快速联通珠三角。去年,武汉东站发送旅客突破 800 万人次,其中跨城通勤、商务出行占比达 62%,成为武汉城市圈 “1 小时通勤圈” 的核心支撑点。
当列车一次次从武汉东站驶出,载着科创人才奔赴城圈各地,运着精密元器件对接产业上下游,送着市民开启便捷的跨城生活,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车站的功能升级,更是铁路枢纽与区域发展的 “同频共振”。武汉东站用 “精准连接”,让光谷的科创活力辐射城圈,让城市圈的协同潜能加速释放,更让民生出行的 “幸福感” 触手可及 —— 这正是新时代铁路枢纽在区域发展中,最生动的价值体现。(余楠)
编辑: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5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