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区县    建言    专题    原创    评论   理论   国内   国际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西安网评:无人机观鸟撞死大雁,无人机拍鸟不能没人管

来源:西安网 时间:2025-11-05 10:43 阅读量: 字号:

  近日,山东东营黄河口正处于候鸟集中栖息的黄金时节,万鸟翔集,场面壮观。然而,11月1日,多名网友通过社交平台发帖爆料,称一只大雁在当地被无人机撞击,随后当场死亡。该事件引发网友广泛关注与讨论。(扬子晚报11月4日)

  黄河口的芦苇荡中,本该是一幅万鸟齐飞的生态画卷,却被一架失控的无人机无情撕裂,一只大雁遭撞击后头部重伤,当场殒命。更令人愤慨的是,肇事者并未停留,而是匆匆收机离去。这样的悲剧并非孤例,从某地水库无人机穿梭鸟群惊扰栖息,到某地仙八色鸫被过度投喂影响生存,不文明的拍鸟行为正以“记录自然”之名,行伤害野生动物之实。当无人机的螺旋桨成为悬在候鸟迁徙路上的利剑,如何管住那些失控的镜头,已成为不容回避的紧迫课题。

  技术本无罪,罪在滥用者。一些摄影者为追求所谓“大片效果”,不惜动用多架无人机协同驱鸟,将候鸟视为可随意摆布的活道具。这种为出片而拍的逻辑,本质上是将自然生态异化为消费对象。江苏淮安曾发生东方白鹳被无人机绞断双腿致死的惨案,新疆赛里木湖的大天鹅因不堪无人机骚扰而奋起反抗,无数案例警示我们,当摄影失去对生命的敬畏,再先进的设备也只会沦为生态杀手。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某些官方摄影比赛中竟出现无人机近距离巢拍作品,这种示范无疑传递出混乱的管理信号。

  监管的滞后与执法的困境,让乱象愈演愈烈。尽管《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不得妨碍鸟类生息繁衍,一些地方也将自然保护区划为禁飞区,但现实中却陷入看得见管不着的尴尬。保护区管理方缺乏执法权,只能口头劝阻;禁飞区划定程序复杂,落地缓慢;违规者常利用管理空档“黑飞”,取证追责困难重重。这种有法难依的现状,使得法律条文在无人机的轰鸣声中形同虚设,也让来之不易的生态修复成果面临威胁。

  守护候鸟迁徙的翅膀,需要构筑法律、技术与公众意识的三重防线。立法层面应尽快明确无人机扰鸟行为的法律边界,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细化惩戒标准,让过失撞鸟与故意驱鸟都付出应有代价。管理端要加快推进保护区禁飞区划定,部署无人机侦测反制系统,建立违规飞行黑名单制度,实现以技治技的精准管控。与此同时,行业自律也不可或缺。

  无人机本可以成为生态监测和保护的得力助手,却在某些人的滥用下变成了伤害野生动物的凶器。当卷羽鹈鹕的优雅飞行被无人机群打乱,当东方白鹳的生命在螺旋桨下终结,我们应当深刻反思:生态摄影的真谛在于守护而非征服,在于尊重而非占有。唯有让法律长出牙齿、让管理落到实处、让敬畏常驻人心,才能让黄河口的“鸟浪”永远壮美,让镜头真正成为记录自然之美的桥梁,而非终结生命的凶器。(郭元鹏)

编辑:钱江



2003000000000000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意见请登录 网民建言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5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签发吴颖锋,修改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