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区县    建言    专题    原创    评论   理论   国内   国际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创新为轨 自强为擎:中国铁路勇立世界潮头谱华章

来源:西安网 时间:2025-10-27 16:10 阅读量: 字号:

  当一列列“中国创造”的动车组疾驰在广袤大地,当一条条钢铁巨龙跨越天堑、贯通南北,当一张小小的电子车票承载起亿万人次的便捷出行,中国铁路用铿锵有力的发展步伐,向世界展示了科技自立自强的磅礴力量。“十四五”以来,中国铁路以创新为驱动,以自强为引擎,不仅在里程规模上持续领跑,更在技术高地树起了令人瞩目的国际标杆。

  潮头之上,技术突破铸就“国家名片”。 高铁,这张亮丽的“中国名片”,其含金量在持续攀升。备受瞩目的CR450动车组,以其试验时速突破450公里、能耗显著降低、核心技术指标全球领先的卓越表现,标志着我国在高性能高铁装备领域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的重大跨越。这并非孤例。从奔驰在雪域高原的双源动车组实现复兴号全国覆盖,到智能型复兴号服务科技冬奥、闪耀世界舞台,再到中国高铁技术伴随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等项目成功“出海”,中国铁路装备制造业正以集群式突破,不断巩固和扩大在全领域的领跑优势。这背后,是“CR450科技创新工程”等国家级重大专项的坚实支撑,是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协同发力,更是新型举国体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实践。

  攻坚之下,工程奇迹托举“钢铁经纬”。 中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为铁路建设设置了重重关卡,却也成为工程技术创新的绝佳舞台。世界级难题在此被逐一攻克:崇太长江隧道凭借超大直径盾构与智能建造技术,将实现高铁穿江而过无需减速;郑渝高铁以98%的桥隧比穿越地质博物馆,变“蜀道难”为通途;哈大高铁等线路的成功运营,彻底打破了高寒地区不宜建高铁的断言。这些超级工程的背后,是CRTSⅢ型无砟轨道等核心技术的成熟应用,是大型客站综合交通枢纽设计的日臻完善。截至2024年底,超过16万公里的铁路营业里程和近5万公里的高速铁路,共同织就了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这本身就是工程科技实力的最强证明。

  创新所向,智慧赋能温暖“流动中国”。 科技创新的最终落脚点,是服务人民、赋能发展。全球最大的票务系统——铁路12306,以其强大的技术支撑能力,保障了峰值日数千万张车票的稳定发售,并通过在线选座、候补购票、互联网订餐等贴心功能,让出行体验持续升级。货运方面,95306系统的全面升级实现了24小时全流程线上办理,大幅提升了物流效率。更重要的是,智能调度、安全监测等先进技术的深度应用,为庞大路网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构筑了坚实防线,使中国高铁成为安全可靠的代名词。从“人享其行”到“物畅其流”,科技创新正持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铁路动能。

  时代浪潮,奔涌不息。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历史交汇点,回望中国铁路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领跑的壮阔历程,其核心密码正是对科技自立自强的不懈追求。展望未来,面对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铁路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创新的轨道上奋楫前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更为强大的铁路力量。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中国铁路的创新之旅,正驶向更加波澜壮阔的明天。(牛鹏成)

编辑:钱江



2022000000000000
更多意见请登录 网民建言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5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签发钱江,修改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