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区县    建言    专题    原创    评论   理论   国内   国际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西安网评:追问“公车上坟”并非小题大做

来源:西安网 时间:2025-11-22 11:33 阅读量: 字号:

  近日,河南漯河一辆公务用车停在乡间道路上的视频引发网络关注。由于当地正处于小麦抢种的农忙时节,该车辆阻塞交通导致拖拉机、电动三轮车无法通行,有村民推测可能是“开公车上坟”。11月20日,漯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迅速发布情况说明,回应称该车系文物普查工作队乘坐公务用车到临颍县多处文物遗址开展安全检查和普查工作,并非“上坟”,且已履行公车使用报备手续。(央视网11月21日)

  公车私用,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公务用车,作为党政机关执行公务的专用车辆,其标识具有特定的法律意义和社会公信力,如果管理不善、监督不严,让部分干部将公车用于顺便、顺路、顺手的私事,看似是占公家便宜的小事,实则已经越过了纪律规定的红线,若不及时纠偏,极易演变为“车轮上的腐败”,车轮开到哪里,党和政府的形象就被损害到哪里,危害之深重不可不重视。

  此次漯河官方的快速回应值得肯定,及时、具体、透明的说明,有效地消除了公众的疑虑,铲除了谣言滋生的土壤。开着公车开展文物遗址考察,在田间地头被误认为“开公车上坟”,虽已被澄清是一场误会,但群众对公车使用持续追问绝非小题大做,而是行使知情权与监督权的正当体现。

  公众对公车使用保持高度敏感,源于长期以来部分公职人员公车私用的乱象,正是因为有真实存在的违规案例在前,公众才会对疑似行为保持警觉,舆论的监督不需要等待完整证据链,当一辆公务用车出现在非常规地点,行为可能影响公众正常生产生活时,公众就有了合理怀疑基础,完全有权提出质疑,从村民毫不犹豫地拿起手机记录,到官方24小时内查明事实并公开回应,每一个环节都彰显了普通群众权利意识的觉醒和政府部门责任意识的提升。

  不过,也需要看到,即使公务用车确属工作用途,若缺乏及时告知与群众沟通,仍会引发误解,公职人员下车工作前,是否考虑过车辆停放可能给群众造成不便?是否可以在车内留下联系方式?面对群众疑问是否现场详细解释?这些作风细微处,也折射出工作方式的不足“缝隙”,其中既有公车管理的不周全,也有人员服务意识的不到位。

  公权力的规范运行,需要官方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推动制度更加完善、透明,完善公车使用全流程管理,推行GPS实时追踪、使用记录公示等机制,让每辆公车轨迹可查、可溯源、可监督,真正将公车使用置于阳光之下,另一方面,要革新公职人员理念,树立公车使用是职责而非特权的责任意识,以更高的责任感和规范的行为,及时回应群众疑问,赢得双向信任空间。

  对“公车上坟”的追问并非小题大做,它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进步也映出了不足,每一个类似的追问,都是推动社会向前迈进的微小而坚定的力量,我们珍视这份监督的热情,也期待更多开放的回应,当追问得到回响,当质疑推动改变,舆论监督与公务透明间建立起良性循环,公信力的基石也就更加稳固。

  作者:王林

编辑: 石彬



2003000000000000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意见请登录 网民建言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5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签发 石彬,修改 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