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区县    建言    专题    原创    评论   理论   国内   国际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钢铁长龙织就中印尼共赢新图景

来源:西安网 时间:2025-10-24 15:46 阅读量: 字号:

  当雅万高铁的银白色列车再次驶过爪哇岛的田野,两年1200万人次的旅客流量、565万公里的安全里程,不仅标注着印尼轨道交通的新高度,更书写着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的精彩答卷。这条全长142.3公里的高铁,以“中国标准”对接“印尼需求”,将雅加达与万隆的时空距离从3小时压缩至46分钟,更在速度与温度的平衡中,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引擎”、民心相通的“连心桥”。

  速度赋能,重构出行格局的“变革者”。雅万高铁的价值,始于对“时间成本”的颠覆。从开通初期日均14列列车,到高峰期增至62列,从单日最高发送2.67万人次,到成为印尼最繁忙的轨道交通干线,运力的持续攀升精准回应了当地民众对高效出行的渴望。更难得的是,它将“绿色基因”融入速度:人均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仅6.9克,远低于燃油车辆,既缓解了爪哇岛的交通拥堵,又为印尼低碳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让“快速出行”与“生态保护”实现双赢。

  服务本土化,搭建民心相通的“暖心桥”。真正的“走出去”,从来不是技术的简单复制,而是对当地需求的深度适配。雅万高铁的服务细节里,藏着对印尼民众的尊重:灵活浮动的票价贴合不同收入群体,现金、电子钱包等多元支付方式适配消费习惯,85%以上的互联网购票比例兼顾效率与传统窗口的温度;车站的快餐店、车厢的咖啡轻餐,乃至无障碍设施的全覆盖,让老人、残障人士等群体都能便捷出行。这种“以民众为中心”的服务逻辑,让高铁不再是冰冷的钢铁,而是传递善意的“情感载体”。

  安全筑基,彰显中国标准的“硬实力”。面对印尼降雨频繁、地震多发的自然环境,中印尼运营团队走出了“技术适配”的创新路径:先进的安全风险监测系统实时预警,完善的应急预案妥善应对突发状况,支撑起95%以上的正点率;近600名印尼学员通过系统培训掌握核心技术,实现了“中国标准”与本地人才的“双向赋能”。两年安全开行列36747列的成绩,证明中国高铁技术不仅能“落地”,更能“扎根”,成为跨文化合作的信任基石。

  辐射带动,激活区域经济的“新引擎”。雅万高铁的影响力,早已超越“点对点”的运输功能。卡拉旺站让当地工业园区与雅加达港口、机场无缝衔接,成为外资企业布局印尼的“新支点”;万隆帕达拉朗站周边,旅游、餐饮、零售业态加速集聚,催生出数百家中小微企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50万名国际旅客搭乘高铁观光,为印尼旅游经济注入“新活力”。“高铁+产业”“高铁+旅游”的发展模式,正推动一条“高铁经济走廊”加速成形,让沿线民众共享发展红利。

  两载春秋,雅万高铁早已不是一条单纯的铁路,而是中印尼“互利共赢”的生动注脚。它证明“一带一路”的核心,是将中国优势与他国需求深度融合,是“授人以渔”的可持续合作。未来,随着更多“中国标准”与世界各国发展需求同频共振,必将有更多“雅万故事”涌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强劲的动能。(于尉杰)

编辑:钱江



2022000000000000
更多意见请登录 网民建言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5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签发董越峰,修改董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