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极目新闻报道,11月16日新东方32周年纪念日,创始人俞敏洪从南极发来内部信,畅谈“冰雪中的坚守”。而就在同一天,有员工上完课还要连夜加班做续课方案。更扎眼的是,俞敏洪乘坐的“夏古号”邮轮,29天航程单人最高入住价格约148万元。一边是老板在地球尽头看企鹅,一边是员工在办公室挑灯夜战,这场隔着一万多公里的“精神对话”,注定是一场错位。
这件事的戏剧性不在于俞敏洪能不能去南极,而在于他选择了一个最不合时宜的时间,用最不接地气的方式,讲了一番最不该由此刻的他来讲的话。148万的船票、极地冰川的壮美、企鹅的坚韧,这些符号叠加在一起,与员工的真实处境形成了刺眼的反差。员工并非嫉妒老板有钱,而是当企业仍在转型阵痛期、个人承受着巨大压力时,来自“云端”的励志宣言听起来更像修辞上的傲慢。
有专家说得直白,俞敏洪不再是创业者姿态,而是守成者。这个判断点破了问题本质。创业者是趴在战壕里跟士兵一起啃干粮的人,是公司账上只剩几万块时急得睡不着觉的人。守成者则是功成名就后抽身去看世界的人,是相信精神感召能替代利益共享的人。新东方从教育培训转型直播带货再发力文旅,每一步都走得踉跄,员工需要的是弹药和方向,不是老板从世界尽头寄来的明信片。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身份体验的严重脱节。当俞敏洪在冲锋舟上穿行威德尔海时,他想象的是“把世界装在心里”的宏大叙事;员工面对的却是“这个月的KPI能否完成”的生存算计。用企鹅类比奋斗,本意或许是好的,但企鹅不会为房贷发愁,也不会担心被优化。这种比喻的牵强,恰恰说明老板已不太记得基层工作的真实肌理了。员工的情绪很简单:你可以去南极,但别在我们累到想哭的时候,告诉我们“冰雪很纯粹,你们要坚持”。
风波背后,其实是新东方的身份焦虑。教育帝国坍塌后,东方甄选的主播用知识带货重构了品牌形象,但知识分子的体面与商业变现的残酷始终存在张力。俞敏洪的南极来信,不过是这种张力的又一次爆发——他试图用文化人的浪漫去弥合商业世界的裂痕,结果裂痕更深。员工要的不是文人情怀,是清晰的职业路径、合理的薪酬回报和不被随时颠覆的安全感。当这些缺席时,任何远方的诗意都像是嘲讽。
沟通的本质不是你说什么,而是对方听到了什么。在员工需要“面包”的时候谈“远方”,在人家需要“减负”的时候秀“奢华”,这些话术本身就构成了二次伤害。真正的高明,是在南极也可以只说一句话:“兄弟们,我给你们带了礼物——明年五一,所有工作满三年的员工,都有机会轮休去一次南极,费用公司全包。”你看,同样是南极,这样说效果会不会不一样?
企业最害怕的不是经营危机,而是人心溃散。俞敏洪的言论,不是话本身有问题,而是说话的人已不在员工的世界里。当俞敏洪在南极看企鹅时,他或许真的感受到了自然的壮美,但他忘了,员工此刻最需要的,只是一个能跟他们一起蹲在战壕里的老板,哪怕只是精神上的一起蹲守。
作者:王志高
编辑: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5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