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官,我妈没了……我着急回家”,一句哽咽的哭诉,打破了北京四环主路的喧嚣;“您节哀,路上慢点儿”,一声温情的叮嘱,温暖了无数人的心房。交警金彤在执勤时拦下违规驶入禁行路段的奔丧骑手宋先生,得知其母亲离世的紧急情况后,迅速上报并予以放行,这则短短数十秒的执法片段,在网络上收获百万点赞,成为法治社会中刚柔相济的生动注脚。(北京青年报11月15日)
执法的底色是刚性,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北京四环主路明确禁止摩托车通行,其初衷是保障城市交通的安全与顺畅,交警金彤依法拦停违规车辆,正是坚守规则底线的职责所在。若无刚性的规则约束,交通秩序将陷入混乱,公共安全也无从谈起。但刚性并非僵化,法律的生命力不仅在于遵守,更在于其背后蕴含的公平正义与人文关怀。当宋先生带着丧母之痛急切奔丧,若机械套用“罚款100元、记1分”的处罚条款,虽于法有据,却难免有违人情常理,更会让公众感受到法律的冰冷疏离。金彤警官的处置,恰恰把握了刚性与柔性的平衡,彰显了执法的智慧与温度。
当然,这绝非法外开恩,而是依法履职的精准实践。《人民警察法》明确规定,人民警察对处于危难情形的公民负有救助义务,孝亲奔丧作为中华民族核心伦理准则,属于重大伦理危难,保障公民基本人伦权利的法益优先级,理应高于单纯的交通管理需求。从行政法比例原则来看,宋先生系初次违法,因紧急事由引发且未造成实际危害,灵活处置完全符合过罚相当的法治精神,是对《行政处罚法》中“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条款的精准适用。这种处置方式,既守住了法律的底线,又回应了人情的诉求,让公众看到法治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行为规范。
执法者的温度,是社会温情的重要传递。从警6年的金彤,第一次遇到此类情况,但“能感同身受”的共情之心,让他做出了最贴合民心的选择。一句“这是我们该做的”,看似朴实无华,却道出了执法为民的本质追求。在宋先生最悲痛无助的时刻,交警的理解与放行,不仅为他争取了奔丧的时间,更给予了精神上的慰藉;而那句暖心叮嘱,更让无数网友感受到“法理不悖人伦”的正能量。评论区里,网友们纷纷分享自己的相似经历,“我妈走的时候,我也是一路哭到家的”“那种急,没经历过的人不会懂”,这些留言的背后,是公众对柔性执法的深切期待,更是对人性温度的共同向往。
从执法者到普通民众,这场双向奔赴的理解,彰显了新时代社会治理的进步。近年来,“一刀切”“机械化”的执法方式早已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刚柔并济的治理理念。从交警为救护车开辟生命通道,到城管为摆摊老人协调经营场所,无数类似的案例证明,执法不仅是管理,更是服务;不仅要维护秩序,更要凝聚人心。当执法者既能坚守法律底线,又能体察群众难处,既讲原则又有温度,法律的权威才能真正树立,社会的凝聚力才能不断增强。
法治社会的建设,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机械执行,而是法理与人情的和谐共生。北京交警金彤的暖心执法,如一束微光,照亮了法治之路的人文底色。它告诉我们,规则的存在不是为了束缚人,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执法的目的不是为了处罚人,而是为了引导人、温暖人。愿这样的执法温度能浸润更多角落,让每一次执法都既能彰显正义力量,又能传递人间温情,让法治精神真正走进人心,让社会在规则与温情的平衡中,绽放更持久的和谐之光。(董乔楠)
编辑: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5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