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网友爆料湖南永州市道县一长征英雄烈士墓成了养鸡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视频画面显示,“长征英雄烈士墓”置身养鸡场中,不远处还有蓝色顶棚的笼舍,圈养的鸡只在墓地周边来回走动,环境杂乱。当天下午,道县有关部门回应称正在整改。这一事件虽得以及时处理,但暴露出的问题值得深思。
烈士墓地的庄严肃穆,理应得到充分保障。据道县审章塘乡工作人员解释,该地块属农户所有,其养鸡行为“没有考虑到这么细致”。这种解释显然难以令人信服。烈士墓作为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场所,其管理和保护不能仅靠农户的自觉,更需要制度的约束和规范的指引。尽管当地称该农户平时协助清理杂草,但将烈士墓置于养鸡场之中,无疑损害了烈士尊严,也伤害了公众感情。
问题的暴露凸显日常监管存在短板。该烈士墓于2019年翻建,是一座无名烈士墓。当地表示“上一次去巡查时都没有这个情况,就两个月时间”。这说明监管并非无懈可击。两个月时间足以让一片圣地变成养鸡场,这样的监管频率和力度显然不够。烈士墓地的保护需要常态化、制度化的巡查机制,不能等到问题曝光才匆忙应对。
据透露,审章塘乡辖区还有11座烈士墓,只有这一座紧挨村庄。道县曾在2022年将全县319座零散烈士墓迁移到烈士纪念园,但显然仍有部分烈士墓散落乡间。对于这些零散烈士墓,是继续原地保护还是集中迁移,需要科学规划和专业论证。更重要的是,在未迁移前,如何确保其得到妥善保护,需要当地高度重视。
当然,整改也不能止于表面,更要建立长效机制。当地承诺“今天能整改到位”值得肯定,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烈士墓地的保护需要明确责任主体、细化管理标准、强化监督考核。既要发挥当地村民的守护作用,也要加强专业指导和资金支持,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格局。
红色记忆的传承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道县作为革命老区,红七军、红六军团等革命队伍曾五次过境,在此经历大小战斗110余次。这片热土洒满了革命先烈的鲜血,每一处烈士墓都是珍贵的历史见证。保护好这些烈士墓,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
此次事件虽然是个案,但警示意义深远。全国各地都存在零散烈士墓,如何让每一座烈士墓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需要各地举一反三、引以为戒。整改养鸡场易,筑牢精神家园难。唯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真正让烈士安息,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当最后一只鸡离开烈士墓,最后一处杂乱被清理,我们更应思考的是如何让这样的问题不再发生?如何让每一座烈士墓都能庄严肃穆地屹立在中华大地上?这不仅需要制度保障、资金支持,更需要每个人的用心守护。唯有如此,才能不负先烈,不负历史,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刘海军)
编辑: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5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