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区县    建言    专题    原创    评论   理论   国内   国际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西安网评:击毙大黑熊被质疑没用麻醉枪,人命关天别吹毛求疵

来源:西安网 时间:2025-10-24 09:42 阅读量: 字号:

  10月22日晚,一只大黑熊跑进了黑龙江宝清县城闹市区,上演现实版“熊出没”,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警方连开10多枪将其当场击毙。10月23日,宝清县公安局相关人员表示,大黑熊昨晚已被击毙,居民不用再担心安全。对于居民疑问为何选择击毙未使用麻醉枪,具体情况不清楚,稍后看官方会不会通报。(极目新闻10月23日)

  当黑龙江宝清县城的夜色中出现成年大黑熊的身影,当超市旁的街道上响起行人的惊呼声,警方连开10多枪的举动,终究让这场现实版“熊出没”以黑熊倒地告终。随之而来的,是部分人对“为何不用麻醉枪”的质疑,仿佛警方的处置成了“简单粗暴”的代名词。但翻阅多起同类事件的处置细节便会发现,这种质疑更像是脱离现实的吹毛求疵,在人命关天的紧急时刻,所谓的“更温和方案”往往经不起现实的考验。

  质疑者或许忽略了一个关键前提:麻醉枪并非随叫随到的万能工具。回溯江苏盐城的案例,警方围捕出逃黑熊时,面对“网枪被震断”的窘境,最终只能选择击毙,原因很直白,辖区派出所根本没有配备麻醉枪,这类装备需由省公安厅统一调配。而在黑龙江密山2013年的黑熊闯入事件中,近400公斤的黑熊逼近村庄,当地林业部门同样因“无专业麻醉枪支和弹药”,在对峙数小时后无奈将其击毙。宝清县公安局虽暂未明确回应装备问题,但从过往案例可见,基层执法单位缺乏麻醉枪并非个例。在黑熊穿梭于闹市区、周边遍布宾馆、学校和行人的情况下,等待麻醉枪调配的每一分钟,都可能意味着群众生命安全遭受威胁,没人能承担这份等得起的风险。

  更关键的是,即便拥有麻醉枪,在闹市区处置大型猛兽也存在难以预判的风险。业内人士早已指出,网枪对熊类等大型猛兽可控性差,反而可能激怒动物,而麻醉枪的使用同样有严格限制:麻醉剂量需根据动物体重精准计算,注射后需等待数分钟甚至更久才能起效,期间受惊的黑熊完全可能挣脱控制,冲向人群。宝清县的事发地点位于核心闹市区,夜间仍有大量行人活动。想象一下,若警方使用麻醉枪后,黑熊未立即失去行动能力,反而因疼痛和恐慌冲向超市、宾馆或路边行人,造成的伤亡后果谁来承担?正如某地处理此类事件后被质疑为何不使用温和方式时的反问:“它走到路上伤了人怎么办,是人命重要还是熊命重要?”这个问题的答案,本就不该有任何争议。

  从处置逻辑来看,警方的首要职责始终是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当黑熊闯入人类活动区域,尤其是人员密集的闹市区,其潜在的攻击性已构成直接威胁。密山事件中,为应对近400公斤的黑熊,当地疏散了几百名村民,民警用警车将其逼至树林后仍无法控制;宝清县的处置过程中,警方荷枪实弹登上平台射击,背后是对周边群众的最大保护,若放任黑熊在街道游荡,一旦闯入商铺、居民区,老人、孩子等弱势群体将首当其冲。这种情况下,追求不伤害动物的理想化处置,本质上是对群众生命安全的不负责任,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空谈。

  当然,我们并非否定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相反,每一次击毙黑熊的事件,都应成为完善应急处置机制的契机。比如,推动基层执法单位根据地域特点,合理配备麻醉枪等专业装备;加强林业、公安等部门的联动,缩短应急响应时间;通过宣传提升群众对野生动物的防范意识。但这些改进,都应建立在人命优先的基础上,而非在紧急时刻苛求执法者兼顾“动物福利”与群众安全,更不能用事后的完美视角去苛责现场的无奈选择。

  宝清县城的枪声已经平息,居民的生活重回安宁。这场处置或许不够“温柔”,却守住了最基本的安全底线。面对类似事件,我们更应多一份对现实的理解,少一份脱离实际的质疑。毕竟,在生命面前,任何吹毛求疵的指责,都显得太过轻飘飘。(郭元鹏)

编辑:钱江



2003000000000000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意见请登录 网民建言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5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签发董越峰,修改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