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透出浓浓的民生暖意,把为民造福落到实处,把人民需求视为导向,把关怀温暖送入百姓心坎。全国两会结束之后,各地各部门要顺应人民群众的需求变化,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将民生工作做细做实,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民生福祉真正惠及每一个群众。
察民情,做群众需求的“洞察者”。基层是了解群众需求的第一现场,党员干部要迈开步子、扑下身子,深入到群众中去,做群众需求的“洞察者”。只有真正走进群众的生活,才能听到群众的真心话,了解到群众的真实需求。在乡村,我们要关注农民的收入增长、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以及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在社区,我们要关心居民的居住环境、文化生活以及公共服务的供给。要善于从群众的日常话语中捕捉他们的急难愁盼,无论是家长里短,还是大事小情,都不能忽视。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建立起民生需求台账,明确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同时,要建立起常态化的沟通机制,畅通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让群众能够及时反映问题,确保民生工作有的放矢,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解民忧,当排忧解难的“实干家”。把民生之盼落实到基层一线,关键在于解决问题。党员干部要做排忧解难的“实干家”,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关切。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要不等不靠、立行立改。在教育方面,着力解决学位紧张、师资不均衡等问题,让孩子们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医疗方面,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面对就业难题,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帮助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对于一些长期存在的难点问题,要深入分析原因,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要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办,直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暖民心,成贴心服务的“践行者”。民生工作不仅要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更要温暖群众的心。党员干部要成为贴心服务的“践行者”,用真心换真情。在基层工作中,要始终保持热情的态度,耐心倾听群众的诉求,让群众感受到尊重和关怀。在办理各项民生事务时,要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让群众少跑腿、少操心。对于一些特殊困难群体,要主动上门服务,为他们送去生活的帮助和精神的慰藉。同时,要注重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让温暖在基层传递。要以贴心的服务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让群众在民生改善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作者:江竹轩
编辑: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5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