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区县    建言    专题    原创    评论   理论   国内   国际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西安网评:河南一事业单位公招条件倒置,公平底线不容忽视

来源:西安网 时间:2025-10-25 10:42 阅读量: 字号: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2025年河南驻马店市事业单位联考招聘中,一岗位对专科生不限专业,对本硕毕业生却设置严格限制,引发质疑。10月23日,新蔡县招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回应称,招聘条件系领导审定,是按岗位需要设置,并非为某人量身定制。这一回应未能平息质疑,反而引发更深入讨论。(极目新闻10月24日)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从来不是用人单位的“自留地”,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公开公平的选拔,实现人才与岗位的精准匹配。从实践逻辑看,招商服务类岗位虽不要求高精尖专业背景,但学历层次越高,往往意味着更系统的思维训练和综合素养,本应获得更广阔的报考空间。反观此次设置的条件,却形成了学历与报考权限的反向关联,专科生的无门槛与研究生的高壁垒形成刺眼对比,难免让人揣测背后是否暗藏量身定制的猫腻。

  这种疑虑并非空穴来风。过往案例中,不乏通过设置指向性条件实现“萝卜招聘”的乱象:有的刻意抬高某项无关技能要求,有的精准限定毕业院校与工作年限,本质都是通过规则设计排除竞争、实现特定目标。正如相关规定所明确的,事业单位招聘不得设置歧视性、指向性以及不合理的限制性条件,坚决防止因人画像。此次招聘条件的反常设置,既未充分说明岗位为何学历越高越不需要专业广度,也未解释限制标准的科学依据,仅以“领导审定”回应,显然难以满足公众对程序透明的期待。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反常招聘可能侵蚀就业公平的根基。事业单位承载着公共服务职能,其招聘过程的公平性直接关系公众对公共部门的信任。当高学历者反而面临更严苛的报考限制时,不仅可能造成人才浪费,更会让公众质疑规则制定的公正性。若按岗位需要成为随意设置条件的借口,“领导审定”沦为规避监督的挡箭牌,最终损害的将是整个公共招聘体系的公信力。

  平息争议、守护公平,需要的不是模糊其词的回应,而是看得见的规范与透明。招聘单位不能将自主权异化为任性权,而应遵循事业单位招聘的制度要求,让条件设置经得起专业推敲与公众监督。对于招商服务这类综合性岗位,若确实需要拓宽报考范围,完全可采用专业不限或多学科门类覆盖的方式,而非通过倒置限制制造学历歧视的假象。同时,主管部门应履行监管责任,对明显违背常理的招聘条件及时介入核查,按照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的要求,让招聘全程暴露在阳光下。

  更深层的解决之道,在于构建常态化的规范与监督机制。一方面,应细化事业单位招聘条件设置标准,明确学科专业、学历层次等要求的制定依据,对模糊不清、显失公平的条件实行备案否决制;另一方面,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公众质疑的招聘项目启动专项核查,对查实的“萝卜招聘”从严追责,既处理直接责任人,也追究审核把关者的责任。唯有让规则刚性起来,让监督长出牙齿,才能杜绝因人设岗的乱象。

  就业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而事业单位招聘正是这块基石的重要展示窗口。公众对招聘条件倒置的质疑,本质上是对公平正义的强烈渴求。从领导审定到专业论证,从结果告知到过程透明,唯有让每一项招聘条件都扎根于岗位实际需求,每一个招聘环节都遵循公开公平原则,才能让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让就业公平不再悬空。

  作者:王济川

编辑: 石彬



2003000000000000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意见请登录 网民建言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5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签发 石彬,修改 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