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区县    建言    专题    原创    评论   理论   国内   国际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乡村易俗谱写文明新篇

来源:西安网 时间:2023-06-02 16:57 阅读量:8199 字号:

  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风俗作为传承性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作为良俗对立面的陋俗也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一度存在的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系列现象难题:婚事“娶不起”、丧事“办不起”、名目繁多的礼金让人“还不起”。推进移风易俗整治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既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农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现实问题。

  推进移风易俗,精准施策。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良乡风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改变这些陈规陋习不能简单的只靠硬碰硬。要制定切合实际、符合民情、顺应民意的办法措施,充分尊重当地习俗,考虑群众习惯和接受程度,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充分发挥农村传统治理资源的作用,采取村规民约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让农民群众成为移风易俗举措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监督者。

  推进移风易俗,创新治理、标本兼治。在农村有话:“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风政风跟乡风民风是分不开的。党员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如果党员干部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大摆宴席,群众是不服气的,农村风气也可能被带坏。以萍乡经开区福田镇明山村为例,建立“移风易俗支部引领与党员先行”的工作模式,通过组织广大村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文明节俭操办婚丧事宜承诺书,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方面做表率,同时充分发挥各村红白理事会的作用,严格落实红白事操作流程和办理的规范标准,引导群众移掉“歪风”、易掉“低俗”,让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推进移风易俗,要坚持聚焦长效,循序渐进。山不让尘,川不辞盈。中国社会是“人情社会”这一思想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培育和涵养文明乡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朝功成,贵在长期有效坚持、久久为功。移风易俗常态化、长效化的过程,也是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建立文明生活方式的过程。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等效应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对传统美德、文明新风的理解。再通过邻里谈心会、文明家庭评比等形式,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引导越来越多的群众将新观念入耳、入脑、入心。

  推进移风易俗,要做到“扬弃”相合。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一方面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赓续农耕文明。另一方面,要分清移风易俗与传统文化的界限,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破陋俗、保良俗,改旧俗、树新俗,将农耕文明优秀传统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以弘扬社会主义乡村新风。

  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开展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归根到底是为百姓谋福祉,让生活在乡村土地上的人因文明而更幸福。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地方政府强力作为、改变现状,也需要社会力量发挥作用、巩固成果,最终在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在社会各方的合力共治下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潘静静 方晴)

编辑:钱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意见请登录 网民建言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3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签发董越峰,修改董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