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区县    建言    专题    原创    评论   理论   国内   国际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高铁票价市场化改革:以“小折扣”撬动“大发展”

来源:西安网 时间:2025-11-14 11:32 阅读量: 字号:

  近日,铁路部门对130余条高铁线路的1300余趟动车组列车实行票价打折优惠,最低折扣达4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一举措并非简单的“让利促销”,而是铁路部门深化市场化改革、践行民生责任、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生动实践。从灵活折扣的定价机制到惠民产品的创新供给,再到“高铁+文旅”的跨界融合,票价改革以“小切口”展现了铁路行业转型升级的“大格局”,既为旅客出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以“差异化”激活客运市场新活力。铁路票价改革的核心,是推动“政府定价”向“市场调节”的转型,通过灵活折扣、有升有降的定价策略,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客运产品体系。此次高铁票价打折,正是市场化票价机制的深化实践——针对不同线路、不同时段、不同座别的供需差异,实行“一车一价”“一日一价”,既避免了“一刀切”的僵化定价,也让价格信号更好地反映市场规律。

  市场化定价的优势在于“精准匹配”。例如,工作日非高峰时段、客流量较小的线路实行较大折扣,既能吸引对价格敏感的旅客,又能提升列车上座率,避免运力资源浪费;而高峰时段、热门线路则保持票价稳定或适度上浮,通过价格杠杆调节客流,缓解运输压力。这种“有升有降”的动态调整,本质上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推动铁路运输从“供给导向”转向“需求导向”。更重要的是,差异化票价机制倒逼铁路部门优化服务供给:针对商务旅客推出“快车直达”产品,针对旅游群体设计“慢车赏景”线路,针对学生、农民工等群体提供优惠套餐……不同旅速、不同价格、不同时刻的客运产品体系,让旅客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选择”,真正实现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

  以“公益属性”传递民生温度。交通是民生之基,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公益属性不容忽视。此次票价打折中,铁路部门不仅通过普惠性折扣降低大众出行成本,还针对特殊群体推出“折上折”优惠,如对老年人、学生、残疾人等实行额外票价减免,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此外,“计次票”“定期票”等创新产品的推出,更是为通勤族、商务人士等高频出行群体提供了“套餐式”优惠,有效降低了长期出行成本。

  民生温度体现在细节之中。例如,部分线路对周末往返旅客实行“往返票优惠”,对家庭出行推出“多人同行折扣”,这些举措看似微小,却精准回应了旅客对“性价比”的核心诉求。在当前经济复苏背景下,出行成本的降低直接减轻了民众的生活负担,尤其对中低收入群体而言,高铁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选择,而是触手可及的日常交通工具。这种“让利于民”的举措,不仅提升了民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更彰显了铁路部门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社会责任的坚守。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平衡,在票价改革中得到了生动诠释——既通过市场化手段提升了运营效率,又通过公益属性保障了民生底线,让铁路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以“铁旅融合”拓展内需新空间。铁路是连接城乡、贯通区域的重要纽带,票价改革的意义远不止于交通领域,更在于其对消费市场的撬动作用。此次铁路部门与文旅产业深度联动,推出“高铁+文旅”专项活动,将票价折扣与景区门票、酒店住宿、特色餐饮等优惠捆绑,形成“出行-消费-体验”的闭环,为多地文旅市场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

  “高铁+文旅”的融合模式,本质上是通过交通优势激活区域消费潜力。一方面,高铁的便捷性降低了游客的时间成本,票价折扣则降低了经济成本,二者叠加使得“周末游”“短途游”“跨省游”成为更多人的选择;另一方面,铁路部门与地方政府、文旅企业合作,打造“高铁直达景区”“高铁旅游专列”等特色产品,将“客流量”转化为“消费量”。例如,某地通过高铁票价打折配合景区免票政策,周末游客量同比增长40%,带动餐饮、住宿等消费收入增长超过30%。这种“以交通促消费、以消费带发展”的路径,不仅为文旅产业复苏提供了新思路,更为扩大内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贡献了铁路力量。在当前经济恢复的关键时期,铁路部门的主动作为,体现了国企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也为其他行业跨界融合、协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高铁票价打折,是铁路部门深化改革的“试金石”,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答卷人”。从市场化定价的灵活高效,到民生优惠的温暖贴心,再到铁旅融合的创新突破,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让旅客出行更便捷、更实惠,更让铁路成为连接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纽带”。展望未来,随着市场化票价机制的不断完善,铁路部门必将在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人民需求中发挥更大作用,以改革之笔绘就人民出行与国家发展的新图景,让“中国高铁”这张名片更加亮丽。(刘克)

编辑:钱江



2022000000000000
更多意见请登录 网民建言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5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签发董越峰,修改董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