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安全是国家发展的战略基石,铁路作为能源运输的“主力军”,线路安全直接关系着工业生产的稳定运转与民生保障的底线。瓦日线纵贯晋豫鲁三省,作为我国首条一次性建成的30吨轴重重载煤运入海通道,开通以来累计运量已突破6亿吨,常年承担着西煤东运的繁重任务。此次临汾综合段牵头的秋季集中修,摒弃传统作业模式的局限,以多设备协同作战的创新方式大幅提升检修效能,既最大限度减少了施工对运输的干扰,更实现了线路质量的全方位升级,用专业力量守护住这条能源运输的“生命线”。
精准施策的科学谋划,是此次集中修高效推进的核心密码。早在施工前一个月,技术团队就深入现场勘查,详细记录施工地点、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等关键信息,精准核算轨枕、扣件等路材路料数量,确保料具调配精准对接施工进度。先后召开20余次专题会议反复研讨,绘制涵盖26个项目的施工流程及作业图表,让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技术创新的深度赋能,为施工效率注入了强劲动力。为破解传统成段更换轨枕人工作业强度大、耗时长的难题,施工团队投入18台小型挖掘机协同作业,在临县、浮山等4个车站高效完成2万余根轨枕的更换任务。这一举措不仅大幅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更实现了45%的效率跃升,为集中修抢占了宝贵的施工时间。
跨域协同的联动合力,彰显了“全国一盘棋”的系统思维。此次施工的最远作业点临近太原局与郑州局交界处,从临汾综合段“东大门”安泽站驱车前往需1小时。为破解这一时空难题,该段主动与郑州局集团安阳综合段沟通协调,提前将作业车停放在安阳综合段下辖的长子南站,作业车出发后仅需20分钟即可抵达作业点,为设备整治赢得了宝贵时间。
从线路捣固到设备检修,从技术创新到协同联动,临汾综合段用20天的昼夜奋战,书写了铁路养护的高质量答卷。随着冬季用能高峰的临近,这条焕新升级的能源大动脉,必将以更稳健的姿态穿梭于晋豫鲁大地,将滚滚乌金精准送达需求一线。而这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协同高效的作战能力,也将持续为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为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实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坚实的铁路力量。(王晓东)
编辑: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5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