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草原的风掠过二连浩特口岸的铁轨,将集装箱上的 "中国造" 标识吹得愈发鲜亮。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核心枢纽,内蒙古这片承载着 "草原丝绸之路" 千年商道记忆的土地,正以现代化的铁路网络续写开放新篇。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深耕北疆沃土,让钢铁驼队从草原深处驶向欧亚腹地,在 "一带一路" 的宏大叙事中,谱写出区域协同发展与国际经贸合作的壮美乐章。
区位优势的时代转化:从通道节点到开放枢纽。内蒙古内联八省区、外接俄蒙的独特地理格局,在 "一带一路" 倡议中被赋予新使命 —— 成为国家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呼和局集团公司所辖的 6998 公里铁路网,将二连浩特、满洲里等口岸串联成网,2025 年实施的 "区域合作深化行动"21 条举措,更将外贸进出口目标提升至 2200 亿元,中欧班列到发量突破 500 列。
二连浩特铁路口岸的蜕变最具象征意义:从 2013 年日均几列货车的边境小站,发展为 2025 年 5 月通行中欧班列突破 1500 列、线路达 73 条的核心枢纽,覆盖俄蒙欧 70 多个城市,货物涵盖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万余种。口岸通过 "数字口岸" 系统实现通关时间压缩至 2 小时,2024 年货运量突破 600 万吨,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黄金节点。
班列经济的结构升级:从单向通行到双向共赢。早期中欧班列 "去多回少" 的困境已被破解。呼和局集团公司建立 "铁公海" 联运机制,在东胜西、包头西等地开设中亚班列专用线,2024 年回程班列达 18 列。更重要的是贸易结构的跃升:高端装备、光伏组件等高科技产品占比超 60%,奇瑞新能源汽车专列每周 10 余列从二连浩特出境,海尔智能家电直达莫斯科商超,三一重工机械服务乌兰巴托建设现场,"中国制造" 正从低附加值向高端制造跨越。
这种升级得益于政策创新与技术赋能。内蒙古 2025 年推出的回程班列补贴政策,以及智能通关系统、多式联运整合,不仅提升效率,更降低物流成本。例如,中哈跨里海直达快运线路开通,实现 TIR 单证全程一次申报,运输时效提升 30%,成为中欧物流新通道。
开放格局的纵深拓展:从区域联动到全球协同。站在二连浩特口岸瞭望塔上,一幅立体物流网络尽收眼底:向东,经京津冀通达环渤海;向西,73 条中欧班列线路连接莫斯科、杜伊斯堡等 70 城;向南,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无缝对接。2025 年京蒙协作 "六个倍增计划",推动 150 亿千瓦时绿电、300 亿元蒙品进京,同时建设 78 个产业园、135 个协作项目,形成 "北货南运、南货北出" 的双向循环。
国际协同层面,中蒙二连浩特 — 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获批,成为全国第三个跨境经济合作区;跨里海线路的开通,首次实现中国货车过境哈萨克斯坦抵达欧洲,为中欧物流注入新动能。截至 2025 年 5 月,二连浩特口岸已辐射国内 24 个省区市的 60 余个城市,国外覆盖俄蒙欧三大经济区,构建起 "共商共建共享" 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从 "草原丝路" 到 "钢铁驼队",变的是运输方式,不变的是互联互通的追求;从 "单向输出" 到 "双向共赢",变的是贸易结构,不变的是互利共生的初心。草原铁路上的中欧班列,正以更铿锵的节奏,驶向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美好未来。(郝中华)
编辑: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5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