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科学“大咖”讲述创新故事,走进实验室探秘“大国重器”,在科学家主题舞台剧中感悟精神力量……5月24日至31日是全国科技活动周,5月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连日来,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信心,为建设科技强国目标努力奋斗。
在科技浪潮奔涌向前的时代,全国科技周活动与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相继到来,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在神州大地广泛开展。这不仅是对科技创新成果的展示,更是对科学家精神的弘扬,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理念的践行,对于建设现代科技强国具有深远意义。
弘扬科学家精神,是国家建设的精神基石。从钱学森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归国,为我国航天事业奠基;到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投身国家建设。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科技领域的生动体现,它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让科技工作者们在面对科研难题时不畏艰难、勇攀高峰。当科学家精神深入人心,全社会就会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浓厚氛围,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推动国家在科技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国家建设的关键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内生动力。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智力源泉,人才则是掌握和创造知识的核心力量。在当今时代,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尊重知识,才能激发全社会对科学探索的热情,鼓励人们不断学习、追求真理;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科技人才,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以华为为例,其之所以能在通信技术领域取得领先地位,正是因为始终秉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培养和汇聚了大批顶尖科技人才,从而实现了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能够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为国家建设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
在新时代,科技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勤勉敬业,展现新作为。科技工作者要心怀“国之大者”,将个人的科研理想与国家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主动承担起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的重任。同时,科技工作者要秉持求实创新的态度,在科研道路上脚踏实地、精益求精,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大胆创新,又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每一个实验数据、每一个研究结论。此外,科技工作者还应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更多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多管齐下,通过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营造良好的人才氛围,是为建设现代化国家积蓄人才力量的必由之路。政府应完善人才政策,在科研经费投入、职称评定、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科技人才更多支持和保障;高校和科研机构要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企业要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为科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当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人才的创新活力将被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将汇聚到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来,为实现科技强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动力。
勠力同心笃行实干,建设现代科技强国。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兴则百业兴。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设现代科技强国的目标。建设现代科技强国,需要全社会勠力同心、笃行实干。弘扬科学家精神,让精神火炬照亮前行之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夯实国家发展的根基;科技工作者勇担使命、开拓创新,在新时代书写科技发展的新篇章。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科技强国建设的征程中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李滟
编辑: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5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