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源:西安广播电视台
西安网讯 坚决当好秦岭卫士,鄠邑区大力推行“网格化+网络化+志愿化”三化协同,以网格化为人防基础、网络化为技防补充、志愿化为联防拓展,形成了网格巡山、智慧管山、全民护山的秦岭保护新模式。
4月11日上午,在鄠邑区甘峪峪口,和往常一样,网格员艾相霞和同事一起,在一处开阔地停车后取出专业无人机。随着无人机腾空而起,森林、地貌在遥控屏幕上尽收眼底。
鄠邑区秦岭保护总站网格员艾相霞:无人机覆盖范围广、定位精准,航拍能完全克服生态环境监管巡查中的地理条件限制。
除了“飞手”携带的无人机外,鄠邑区秦岭保护总站还在辖区不同区域还分布有7个机场,停放着功能更加强大的自动巡航“卫士”。它们会根据设定,自动开启巡飞模式,任务完成后自动返航并充电,还可以自动建模,将从空中不同角度拍摄的视频实时传输回指挥中心,即使雨雪天气也能“在岗”。
鄠邑区秦岭保护总站副站长李波:机场规划作业航线后,每天按照航线自动巡检。机场飞机搭载了高清广角,变焦及红外相机,飞机作业半径可以对半径8公里以内的“五乱”行为进行有效监管。无人机机场的配备,有效推动了传统人工巡查模式向智能巡检及大数据分析的模式转变。
在鄠邑区秦岭保护总站宽敞明亮的指挥大厅里,巨大的屏幕上有地图、监控画面及数据。以高清卫星遥感影像和高程模型为基础打造的电子沙盘,集合了地理信息、基础数据、综合监管及生态成效4大类、22项、3万余条各类基础数据,不仅可以为网格员的日常巡查及图斑核查提供准确的坐标信息,还可以通过影像对比发现重点点位环境的整体变化情况,实现动态监测。
鄠邑区秦岭保护总站工作人员李佳璇:电子沙盘实现秦岭区域可查,对所有构(建)筑物、峪口峪道、河流水系、森林资源等信息可以随时查询,是秦岭保护的大数据库。在太平峪、涝峪和环山路沿线人员活动频繁的区域,建设了100余路的监控,基本覆盖率达到80%以上,重点区域实现广覆盖。秦岭区域的数字化手段也在不断丰富,形成立体式、交叉式监测互补。
鄠邑区还聚力打造“秦鄠卫”公益志愿服务品牌,成立秦岭保护公益志愿联盟,招募志愿者组织98家,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多期,让秦岭保护真正成为全体市民的共同认知和自觉行动。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监控系统等手段,鄠邑区已织起天、空、地立体监管网络,大大增强了管理治理能力,为守护绿水青山注入了数字科技的充沛动能。
编辑: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5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