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8时45分许,随着57661次检测车从重庆东站驶出,标志着新建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启动联调联试,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渝厦高铁重庆段新建正线长度约250公里,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中渝厦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重庆站引出,途经渝中、南岸等区县,止于重庆市黔江区,设计时速350公里。(环球网3月9日)
等到渝厦高铁重庆段通车时,银色长龙穿透武陵山脉的千年屏障,昂首汇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这一刻,巴渝大地的地层深处激荡着新时代的回响——重庆主城与黔江的时空坐标正在重构,一个横跨渝湘的“4小时黄金走廊”将点亮在中国西南版图。
钢铁琴弦奏响时空变奏曲。350公里的时速将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的飘逸,淬炼成“半日纵横三千里”的现实传奇。当复兴号动车组在渝东南的崇山峻岭间划出银色轨迹,六小时颠簸山路蝶变为两小时云端穿行,四省通衢的长沙城已近在游子归途。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折叠,更是文明版图的革新——武陵山区的吊脚楼与长沙"媒体艺术之都"的霓虹,将在高铁的穿梭中产生奇妙的共鸣。
轨道延伸处,山河酝酿新蜕变。这条贯穿21个隧道的钢铁蛟龙,既是经济发展的传送带,更是文明交融的催化剂。黔江的西兰卡普织锦将随高铁客流绽放国际时尚舞台,酉阳的千年桃花源将在“快旅慢游”中重焕生机;而长沙的工程机械智慧,正沿着轨道向西输送创新基因。更深远的是,当土家族摆手舞的韵律与湘江畔的文创浪潮相遇,必将激荡出跨地域的文化新生态。
道钉叩击大地的声响里,回荡着民族奋进的史诗。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绝唱,到如今穿山越岭的“地面飞行”,中国铁路人用三十年光阴完成了西方百年的跨越。那些凝结在桥隧间的毫米级精度,那些镌刻在钢轨上的纳米级工艺,正是新时代工匠精神最生动的注脚。当第一缕阳光洒向渝东南的层峦叠嶂,这条蜿蜒的钢铁长城已然成为见证民族复兴的时空坐标之一。
如今展开中国高铁版图,渝厦高铁恰似一支银箭,将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上游与海峡经济区精准串联,有力促进区域协同共享发展。它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交通枢纽,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当疾驰的列车掠过武陵山区的云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风驰电掣的中国速度,更是一个古老民族在新时代坐标系中描画的民生新画卷——那里有土家阿婆捧着高铁票的灿烂笑颜,有返乡青年创业园里的智慧灯火,有跨省企业闪烁的数据星河,共同谱写着“轨道上的中国”的壮丽诗篇。(韦晓容)
编辑:
【广告】免责声明:西安网品牌推广频道刊发此推广信息仅为提供信息交流服务,扩大网络传播面积,提升阅读量,传播正能量,该推广信息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西安网观点,如涉及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5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