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区县    建言    专题    原创    评论   理论   国内   国际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用电影传递丝路文化与情感纽带——专访《长安・长安》出品人胡蝶

来源:西安网 时间:2024-11-29 15:47 阅读量: 字号:

  近日,电影《长安・长安》獲得了明斯克的“落叶时节”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最佳故事片金奖之後又入围了第78届意大利萨勒诺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创办于1946年的萨勒诺国际电影节,是意大利继威尼斯电影节之后历史第二悠久的电影节,在国际电影界享有盛誉,众多优秀影片曾在此角逐荣誉,其评审团阵容强大且专业,一直致力于发掘和推广具有独特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的电影作品。影片《长安・长安》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的主题和跨国合作的精神,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将观众的目光聚焦于“一带一路”这一宏伟倡议下的文化故事。影片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的主题和跨国合作的精神,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我们采访到了该片的出品人兼总制片人胡蝶,一位90后女性电影人。胡蝶,祖籍黑龙江,出生于山东,民革党员。早年间,作为记者,曾就职于陕西省电视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致力于新闻工作。后致力于影视作品的创作和推广,组织拍摄并出演了多部备受好评的电影:《黄河入海流》(饰演:教师)、《家在黄河边》(饰演:企业家)、《长安・长安》(饰演:导演)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与心灵上的双重享受。此次,她携手国内外知名电影人,共同打造了这部充满文化魅力的《长安・长安》。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胡蝶的电影世界,聆听她讲述《长安・长安》背后的故事。

  一、获奖与入围:荣誉背后的故事

  记者:胡蝶女士,我们了解到早在2018年至2020年,您筹拍了“黄河系列”电影《黄河入海流》和《家在黄河边》,其中《黄河入海流》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荣获了2022年度陕西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从您之前的 “黄河系列” 电影到如今的《长安・长安》,在题材选择上都极具文化底蕴与地域特色,您是如何看待这类文化题材电影在当下电影市场中的价值与使命呢?

  胡蝶:这类文化题材电影是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它们能让我们坚守本土文化的根脉,彰显独特的文化魅力。通过电影的叙事与视觉呈现,可以让更多观众,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深入了解我们的文化瑰宝,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在电影市场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肩负着推动文化传播与发展的使命。

  记者: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您作为出品人,如何平衡影片的艺术追求与商业考量呢?

  胡蝶:艺术追求是影片的灵魂所在,我们首先致力于打造富有深度和感染力的故事内容,从剧本创作、导演把控到演员表演等各个环节都遵循高品质艺术创作的原则。而商业考量方面,我们会在宣传推广上加大力度,精准定位受众群体,利用多种渠道进行推广。比如《黄河入海流》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取得成绩后,我们也积极拓展其在其他媒体平台和线下活动中的影响力,通过提升影片知名度与美誉度来吸引观众,实现艺术与商业的良性互动。

  记者:听说您曾有记者的经历,这对您在电影制作过程中把握故事讲述的角度与深度有怎样的帮助呢?

  胡蝶:记者经历让我养成了对故事挖掘的独特视角,以及更好的捕捉到文化题材背后那些触动人心的元素,在电影制作中像记者探寻真相一样深入挖掘故事的内涵,从不同层面去构建情节,使其既有宏观的文化视野,又有微观的人物情感,让故事讲述得更立体、更有深度,从而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记者:我看您在影片中也有饰演“舞台剧导演”这一角色,作为演员如何理解在文化题材影片中诠释角色对于文化传承的意义?

  胡蝶:在这类文化题材影片中,我想我饰演的角色是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承载着特定时期与地域的文化印记,通过表演,将这些内涵融入到角色的一言一行、情感变化之中,能够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与力量,使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的电影语境中鲜活起来,进而激发观众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与热情,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且神圣的使命。

  记者:此次《长安・长安》入围第 78 届意大利萨勒诺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无疑是一项重大的成就。您对这部电影在该电影节上的表现有怎样的期待呢?

  记者:此次《长安・长安》入围第 78 届意大利萨勒诺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无疑是一项重大的成就。 萨勒诺国际电影节为全球电影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搭建了极为重要的平台,其对于影片的艺术水准、文化内涵等方面有着极高的要求和严格的评判标准。您对这部电影在该电影节上的表现有怎样的期待呢?

  胡蝶:萨勒诺国际电影节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平台,我们非常荣幸能够入围主竞赛单元。我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在那里继续展现它的魅力,让更多的国际观众了解到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的文化和情感。我们也期待着在电影节上与更多同行交流,汲取经验,为今后创作出更多富有文化内涵且能引起全球共鸣的作品助力。

  记者:在众多优秀影片齐聚、竞争极为激烈的国际电影节舞台上,《长安・长安》能够成功入围并备受瞩目,您觉得它具备哪些独特之处呢?

  胡蝶:我觉得这部电影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多国合作背景和深刻的文化融合。“一带一路” 题材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我们将中国传统的秦腔《白蛇传》与哈萨克斯坦、伊朗等多国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一个完整的故事中,这是一种创新的尝试。再加上影片通过阿雅娜和桑加尔的跨国恋情,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情感碰撞与交融,这可能是它打动评委和观众的重要原因。

  记者:您认为意大利观众会对《长安・长安》中的哪些元素产生浓厚兴趣呢?

  胡蝶:我想意大利观众可能会对电影中丰富的文化元素感兴趣,比如古老而神秘的长安文化、独特的秦腔艺术以及跨国恋情所展现出的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融合。同时,影片中对人性、爱情和梦想的探讨是跨越国界的,这些普遍的主题也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而且,电影中展现的美丽风景和人文景观,如长安的古老建筑和丝绸之路的风貌,也可能会吸引他们的目光。

  二、创作灵感与主题:文化交融的深度挖掘

  记者:胡蝶女士,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你們在创作《长安・长安》时,如何以电影为媒介,从文化战略高度诠释 “一带一路” 倡议所蕴含的深层次文化交融内涵,使其超越简单的文化元素堆砌,进而形成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与思想深度的文化表达?

  胡蝶:在创作中,我们不仅仅是把各国文化元素放在一起,而是深入研究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文化的根源与共通之处。从文化战略来讲,我们以人物命运和情感纽带为切入点,比如通过主角们在跨国交流中的成长、抉择与情感纠葛,映射出不同文化在相遇时的相互理解、接纳与融合过程。以小见大,让观众能深刻感受到这种文化交融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意义,而不是表面的异域风情展示,从而使影片具有深度且能产生广泛影响力。

  记者: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维度出发,您在《长安・长安》里是怎样挖掘和利用传统丝路文化元素,使其在现代电影叙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时又能为当代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灵感?

  胡蝶:对于传统丝路文化元素,我们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精神内核。像秦腔《白蛇传》,我们不仅仅是展示其表演形式,而是将其蕴含的情感、价值观与现代人物的情感经历相融合,重新演绎在跨国故事背景下。在现代电影叙事中,通过与现代拍摄手法、故事节奏相结合,让古老文化元素以新的姿态呈现。并且这种融合激发了新的创作灵感,例如在画面构图、音乐创作等方面,都融入了传统丝路文化元素的创新表达,进而为当代文化创新发展在理念、表现形式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活力源泉。

  记者:从宏观文化战略层面看,《长安・长安》如何契合中国在全球文化版图中彰显特色与提升影响力的需求,成为推动中国文化 “走出去” 的有力例证?

  胡蝶: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化 “走出去” 至关重要。《长安・长安》以长安这一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为起点,沿着“一带一路” 脉络,将中国传统文化如秦腔等与各国文化深度交融。通过电影的叙事与视觉呈现,在国际电影节平台展示,吸引全球目光,使各国观众直观感受中国文化魅力与包容胸怀,为中国文化在全球文化版图中开辟独特空间,以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理解与认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成为文化 “走出去” 的生动实践与有力支撑。

  记者:在跨文化传播的大框架下,《长安・长安》对于打破文化隔阂、构建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全球文化生态有着怎样的开创性意义与示范价值?

  胡蝶: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但隔阂犹存。《长安・长安》开创性地将 “一带一路”多国文化元素纳入同一叙事体系,以跨国恋情等情节为纽带,展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情感互动与价值碰撞。它打破了文化传播的地域与民族局限,为全球文化交流提供新范例。让观众看到不同文化并非孤立,而是可以相互欣赏、相互借鉴,促进全球文化生态向多元和谐共生方向发展,激励更多文化作品跨越文化障碍,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繁荣。

  三、制作过程与团队合作:跨国合作的挑战与机遇

  记者:在《长安・长安》的跨国制作过程中,如何协调不同国家团队在创作理念上的差异,确保影片整体风格的统一与和谐?

  胡蝶: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在前期就搭建了一个多元文化背景的核心创作团队,进行了大量的沟通交流工作坊。大家充分分享各自国家的文化特色、电影创作风格以及对故事的理解。在创作过程中,尊重每一个成员的意见,但也确立了一些核心的影片风格导向原则,例如以情感共鸣为基础,文化展示为辅。通过不断地磨合与调整,让不同的创作理念在这个大框架下相互融合,最终实现影片整体风格既多元又统一和谐。

  记者:面对跨国合作中可能出现的语言、文化习俗等方面的障碍,您和您的团队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保障制作流程的顺畅进行?

  胡蝶:语言方面,我们配备了专业的多语言翻译团队,不仅是日常交流翻译,还包括专业电影术语的精准翻译,确保信息传达无误。对于文化习俗差异,我们开展了文化培训课程,让团队成员相互了解彼此的文化禁忌、工作习惯等。在制作流程上,制定了详细且灵活的拍摄计划,提前考虑到可能因文化习俗差异导致的时间安排变化,例如某些国家的节假日或特殊仪式时间。同时,设立了跨文化协调小组,专门处理因文化差异引发的突发问题,从而保障整个制作流程顺利推进。

  记者:您认为这次跨国合作给《长安・长安》带来了哪些独特的机遇,是单一国家制作团队难以实现的?

  胡蝶:跨国合作带来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创意灵感。不同国家的团队成员带来了各自独特的视角和创意手法,比如在场景设计上,结合了各国建筑文化特色,打造出更具异域风情和奇幻感的画面。在演员表演方面,多国演员的汇聚使得角色之间的情感碰撞和文化交流更加真实生动。而且在市场推广上,从一开始就具备了国际化的基因,更容易吸引全球不同地区观众的关注,打开国际市场,这些都是单一国家制作团队较难达成的优势。

  记者:在《长安・长安》的跨国制作过程中,如何平衡商业考量与文化传播使命,以确保影片既能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又能实现深远的文化影响力?

  胡蝶:我们深知商业成功与文化传播并非对立。在前期策划时,就锁定既具文化底蕴又有市场吸引力的 “一带一路”主题,研究全球观众对文化交流故事的兴趣点。选角上兼顾知名与潜力演员,吸引不同市场观众。制作中把控成本,在特效、场景搭建等方面追求性价比与高品质平衡。营销时,突出文化特色与情感共鸣点,通过多渠道推广,让影片商业收益与文化传播相得益彰。

  四、反馈与未来展望:电影的使命与责任

  记者:对于 “一带一路” 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您有哪些看法和期待呢?

  胡蝶:我认为 “一带一路” 电影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电影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让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彼此。未来,我们应该加强多国电影人的合作,共同创作更多展现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文化、历史和人民生活的优秀作品。希望这些电影能够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推动 “一带一路” 倡议在文化领域的深入发展。

  记者:是否有具体的题材或方向会考虑继续拍摄呢?

  胡蝶:我们有很多想法和计划。在与各国电影人的交流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关于跨国文化交流、传承与发展的故事值得讲述。比如,我们可能会关注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之间的传统手工艺传承、民间艺术交流等题材,通过电影展现不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我们希望继续挖掘这些富有意义的故事,用电影的方式记录和传播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的文化瑰宝。

  《长安・长安》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次跨越国界的文化之旅。胡蝶女士及其团队通过这部作品,展现了 “一带一路” 倡议下的文化魅力与情感纽带。相信在未来,他们将继续在电影创作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贡献更多的力量。

编辑:马腾



2006000000000000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意见请登录 网民建言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4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签发马腾,修改马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