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了一批女性饰品和用具,高髻金钗、皓腕金钏、云鬓簪梳、翠绕珠环,个个精美不凡。这些饰品和用具不仅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更是大唐女性绝代风华的体现。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厅,可以看到多个展柜陈列着精美的唐代女性饰品。这件竹节型金饰就是其中一件。
陕西历史博物馆讲解员韩倩倩:金镯仿竹节形状,样式十分别致。镯是中国古代妇女常见的首饰之一,考古出土实物资料证实,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已经流行用镯。唐代的镯有“跳脱”、“腕钏”、“臂环”等称谓,形制分为开口与封闭两种。这件金镯开口跨度很大,无法佩戴,应是在埋藏期间受到挤压变形所致。
这件金臂钏素面纯金,可以调节开口大小,脱戴十分方便。
陕西历史博物馆讲解员韩倩倩:钏戴在臂上称“臂钏”或“跳脱”,戴在腕上称“腕钏”,是中国古代妇女喜爱的首饰之一。唐代的钏有金、银、玉、琉璃等多种质地,形制主要分为环状闭合式和开豁口式。何家村窖藏出土的这件臂钏以纯金制成,形制为开豁口式。大家可以来仔细看一下它的工艺,是由锤揲成型,中间宽,逐渐向两头变窄收成直径 0.9 毫米的金丝后,并绕三层成环首,再向后缠绕 14 圈后收口,开豁口的设计使其佩戴时可以根据手臂的粗细调节开口的大小。
在这里还展示了两件金钗,形制有所不同。钗历史悠久,也是唐代女性常用的首饰之一。
陕西历史博物馆讲解员韩倩倩:何家村窖藏共出土金钗 4件,钗头各具形态,有拱形、云头形等,实用性与装饰性兼具。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多枚金钗,均为双股式样的素钗,上粗下细,便于插戴,它们应是唐代贵族妇女日常使用的发间饰物。这些金钗出土时盛装于银盒内,共9件。另外,还同出金臂钏2件,金镯1件。盒盖内壁有墨书"钗钏十二枚共七两一分"的记录,出土物件与墨书题记完全相符。金钗为双股式样,钗首略鼓似云头,钗首回弯处有三条凸起的细棱。簪、钗是唐代妇女普遍使用的安发固髻之物,一般单股为簪,双股为钗。唐代妇女发钗的材质多样,从出土实物中看,以金、银钗最为常见。
唐代早期的钗光素无纹,盛唐以后,开始流行花钗。钗的材质和样式多种多样,不同的钗也是身份和地位的体现。
陕西历史博物馆讲解员韩倩倩:钗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不同质地的发钗也是不同身份的体现。发钗最早见于春秋时期,自产生生后形制变化不大,但其材质及钗首的装饰不同而有了“金钗”、 “银钗”、“凤钗”、 “雀钗”等称。不同材料、形制的的钗,也是唐代妇女身份与财财富的一种标识。这件金钗光索无纹,应应是唐代贵族妇女的日常用品。从这些金钗的数量和形制推断,应为唐代贵族妇女日常用品。据史料记载,唐代贵族妇女在簪钗使用上有严格的等级规定,等级越高,数量越多。钗是古代妇女常用的首饰之一,主要用来固定发髻,后来逐渐发展成为贵族妇女炫耀财富、昭明身份的一种标志。发钗一般弯成两股,呈“U”形,上粗下细便于插戴。发钗插戴时,可以单支插,也可多支插。唐代贵族妇女流行梳高髻,往往要以多支发钗对插,既可固发,又可装饰。唐新城公主墓壁画中绘有一位插戴三对六支钗的盛装少女形象,唐人施肩吾的《收妆词》中更有"枉插金钗十二行"的诗句,都说明唐代妇女极喜爱用钗。
在展厅里还陈列着镶金白玉臂环、金梳背等珍贵文物。这些唐代女性饰品和用具既反映了唐代经济社会和文化艺术的繁荣,也展示了唐代女性的精神追求和一代芳华。
编辑: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4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