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区县    建言    专题    原创    评论   理论   国内   国际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文物故事:汉阳陵铠甲武士俑

来源:西安网 时间:2024-08-02 16:06 阅读量: 字号:

  汉初社会经济逐步繁荣,孕育出新的审美需求。在秦代塑衣式陶俑基础上,皇家工匠吸纳楚文化元素,创作出工艺复杂、外形华丽的着衣式陶俑。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的这些陶俑高约50、60厘米,相当于真人的三分之一。他们身份多样,包括武士、骑兵、侍从、舞者等,神态各异,造型写实。今天的节目,我们就去看看威严肃立的铠甲武士俑。

  在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的展厅里,整齐列队、气势威严的武士俑引人驻足。这些武士俑出土于汉阳陵南区外藏坑。他们看起来面庞圆润,目视前方,身体表面有铠甲的痕迹,原本应该穿着精美的战袍。

  陶俑身上是有完整的铠甲和兵器的,铠甲保存很完整,头上有兜鍪,就是头盔,身上的甲片上压下,裙子上是下压上,这样甲片方向不一样才能弯腰活动。仔细观察甲片四角有空,牛皮甲片通过这些孔用丝线或绳索串起来。

  铠甲武士俑平均身高约62厘米,据考古迹象表明,这些俑原本安装有可以活动的木质手臂,身穿丝质或麻质的战袍,战袍之外再穿皮质或革质铠甲,由于深埋地下,年代久远,致使衣物腐朽、木臂成灰,但部分甲片和其他痕迹在陶俑身上保存了下来。

  在腰间挂着的一把铁剑是明器,实际上汉代铁剑大很多,是三倍长,在汉代这种铁剑很流行,而在汉代之前,最流行的是青铜剑,汉代开始,铁剑大量应用于战争当中。像在汉初,汉高祖刘邦在长乐宫与未央宫直接修建了一座武库,武库发掘时出土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兵器都是铁制的,也就是说铁器在汉代正式流行。

  秦代兵马俑注重写实,俑的五官、身体比例与真人极为接近,汉代兵马俑则更注重写意,着力刻画人物神态。不同于秦兵马俑的威严肃穆,汉阳陵中的陶俑大多面带微笑,反映了“文景之治”时期人民的精神状态。虽然身上的铠甲已经朽掉,但考古专家依然能从残留的蛛丝马迹中判断出其中特殊的身份。

  铠甲俑虽然铠甲已经锈掉了,但比较有趣的是他的腰间是有一串贝壳的,这个贝壳就标志了他的身份。在汉代记载,汉惠帝年间规定,宫中的郎官是可以使用一串贝壳做腰带装饰的,也就是说贝壳是一种比较贵重的装饰品,这些年轻的郎官作为皇帝的近卫,得到了特殊的允许,可以用贝壳来标志自己的身份。我们这件是明器,所以贝壳很小,只有指甲盖大小,在大云山汉墓中出土了一串背带,那个比较大,而且还有用玉和玛瑙来仿制贝壳。

  可惜的是,汉阳陵出土了大量的铠甲俑,但大部分由于古籍的记载不全,本身也有损毁,所以身份很难确定,仅有这一件腰间串贝的武士俑可以确定是汉武帝的近卫——一位郎官。所以,未来还有很多考古谜题,等着我们的专家去一一解密。

编辑:马腾



2006000000000000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意见请登录 网民建言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4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签发马腾,修改马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