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区县    建言    专题    原创    评论   理论   国内   国际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西安网评:求职陷阱套路多,依法治理刻不容缓

来源:西安网 时间:2024-07-10 09:25 阅读量: 字号:

  当下社会,就业市场僧多粥少成为不争的事实。很多人苦于求职难,陷入求职焦虑。在此情形下,一些无良教培机构和网贷平台勾连,盯上求职或兼职的年轻人,他们以通过培训提供就业机会为诱饵,引导一些年轻人借贷支付培训费。培训往往“课不符实”,后续就业机会也无法兑现,求职者不但面临还贷压力,还陷入退费难的窘境。

  确实,就业形势吃紧,人人都渴望有个好的职业归宿。毕竟寒窗苦读几年,总不能待在家中啃老。于是一些教培机构纷纷打出各种名目繁多的旗号,诱骗年轻求职者上当受骗。有的许诺学完相关课程培训之后“包分配”,还有的承诺“高薪”,画了一个个“大饼”,让求职者垂涎不已。殊不知,“培训之翁不在培,在乎孔方兄也”,一些无良教培机构看重的是你腰包的钱,根本不是什么工作,当你落入他们的圈套培训贷款之后,从此没了下文,所谓的“高收入”“高薪”都成了泡影,得不偿失。

  所以,求职陷阱套路多,须防他人“割韭菜”。一方面,求职者要务实和理性,切莫饥不择食,慌不择路。求职要找那些正规教培机构,选择口碑好,有信誉度的机构,对于那些所谓的“学费零门槛”“包找工作”的教培机构要格外警惕,防止被设下的陷阱套牢。事实上,中消协亦曾发文提示消费者,在签订培训服务合同前,要通过多种途径仔细查验了解培训机构师资力量,避免被商家虚假宣传误导。支付培训费用时避免一次性交纳大量金额,不轻信不过包退等“赔本”承诺。要特别注意甄别打着包高薪就业的幌子诱导办理培训贷,避免掉入不良商家的骗局等。解铃还需系铃人,要防止上当受骗,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诱饵背后是陷阱。

  另一方面,当地监督检查部门要严厉打击这种套路陷阱,诱骗他人误入歧途的行为。监管部门对平台要实施严格监管,严防“套路贷”发生,侵害求职者合法权益。今年5月,教育部部署各地各高校开展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其中提到,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招聘欺诈、培训贷等违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毕业生权益。去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出台的《校外培训机构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对校外培训机构财务活动提出了全面规范要求。监督监管部门收到消费者投诉后,要及时受理,果断出击,只有形成强大的社会震慑力,不法分子才会心有忌惮,不敢轻易地造次。

  求职陷阱套路多,当心被他人“割韭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法治中国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监管,守土有责,不能让无良教培成为社会之害。只有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让教培陷阱、套路及时公之于众,才能让求职者少受损失,从而维护好求职者合法权益。

  李阳

编辑:钱江



2003000000000000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意见请登录 网民建言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4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签发董越峰,修改董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