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区县    建言    专题    原创    评论   理论   国内   国际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西安网评:别让“毕业季”沦为“烧钱季”

来源:西安网 时间:2024-06-16 20:44 阅读量: 字号:

  近日,一位同事谈及大学即将毕业的儿子时,一脸无奈地相告,其儿子原本每个月的生活费用是1500元,而近两个月来,其儿子已向他要了近万元,说是毕业了,要赠送纪念品、做毕业写真集、聚餐、外出旅游等。同事说,如今的大学生毕个业也搞得如此“奢华”,一般的家庭哪里消费得起啊!笔者听了,不禁在想:学校是否可以给这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补堂消费课呢?

  据最新一项调查显示,超过45%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季花费超过6000元,26.71%的毕业生花费超过1万元,只有17.77%的毕业生花费不到3000元。可见,用“烧钱季”来形容“毕业季”并不为过。

  记得三十多年前,笔者大学毕业时,同学之间既没有相互赠送纪念品、做写真集、聚餐,也没有外出旅游,全班同学每人只花了三五元钱买了一本毕业纪念册,然后在纪念册里相互留言,写下一些道别、祝福之类的赠言。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同学之间的情谊并没有因为没有相互赠送纪念品、做写真集、聚餐、外出旅游等而受到影响,相反,那一本小小的纪念册中的那一句句道别、祝福之类的赠言却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中,成了一个永久的回忆。可以说,这种纪念方式是花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的一笔精神财富和一笔同学情谊。

  可如今的学生,不要说是大学生,就连中学生、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小娃娃,毕业了也要把毕业方式搞得十分奢华,动辄出手几百、数千,甚至上万元,不是相互赠送价格不菲的纪念品,就是去高档酒店聚餐,亦或拍几千元一本的毕业写真集,有的甚至还花费数千元,相约外出旅游。一个毕业季,有的学生竟然要花费上万元之多。不得不说,这是消费观、人情观的一个误区。

  其实,如果家庭条件确实允许的情况下,同学之间适当花点小钱,相互赠送一点有纪念意义的纪念品、或一起吃顿便饭,这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学生还是一个“纯消费者”,所有的开支都得向父母伸手索要,这不但无形之中增加了父母的经济负担,而且也使同学之间的情谊变得庸俗。

  因此,作为学校,应该有责任、有义务担负起教育的职责,不妨给这些即将毕业的学生补上一堂消费课。

  一方面,在纪念毕业的方式上,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诸如临别赠言、临别合影、临别座谈会等形式,这些纪念方式既高大上,又节俭简约,同时,还很有纪念意义。

  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消费观的引导和教育,积极倡导节俭、简洁的毕业方式,摒弃奢华、铺张、庸俗的毕业方式,从而使学生的毕业方式变得更有纪念意义,也让“毕业季”不再沦为“烧钱季”。

  叶金福

编辑:赵鹏



2003000000000000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意见请登录 网民建言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4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签发赵鹏,修改董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