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区县    建言    专题    原创    评论   理论   国内   国际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地评线】让端午里的爱国情怀常过常浓

来源:西安网 时间:2024-06-07 09:43 阅读量: 字号:

  端午临仲夏,千载意蕴长。端午最沁心的味道,既有粽香袅袅,更有爱国深深。作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传统节日,我们不仅将迎来传统民俗盛宴,品粽香、赛龙舟、尝美食,感受端午无穷魅力,还从中领悟丰厚的节日文化,传承端午节里蕴含的浓郁情怀、精神内涵,凝聚民族精神,汇聚磅礴力量。

  千年端午,弦歌不断的精神共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屈原的爱国精神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心灵中,两千五百多年来熠熠生辉,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前赴后继、矢志报国,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着深厚的内在联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屈原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为民情怀,成为一代代中国人的人格标尺,诠释着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操和凝聚力。新时代的我们,要用心用情读懂端午节里所蕴藏的文化底蕴和自信,掌握节日里叩门而入的“精神密码”,深刻领悟人民的“端午情结”,培养起强烈的“家国情怀”,在展现端午节外在形式上的同时与爱国精神内核产生共鸣,才能让端午文化基因有机融入现代生活。

  千年端午,释放奔腾的前进力量。今天的中国,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时代,理应对这片土地、河山,对我们安身立命的城市,对孕育我们的祖国,怀抱更充盈、更深沉的情感,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从社区居民包粽子比赛,到青少年端午研学实践、打造“红色思政课堂”,再到龙舟竞渡等,各地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纪念活动,彰显出齐心协力、守望相助的民族精神,展现出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独特文化内涵,也让礼敬先人、慎终追远的文化内涵更加多元、历久弥新。时代变迁,但伟大的精神永恒,在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注重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溯民族精神之源流、辟与时俱进之路径,以更激昂的斗志凝聚“龙舟精神”奋进力量,不停歇的在灿烂芳华里书写赤诚,推动中华民族这艘龙舟在时代浪潮中越划越快,向着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千年端午,赓续时代的爱国精神。一只粽子香飘悠悠历史,一片奋斗精神情怀激荡时代,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奋斗的民族。如有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实业救国的曾国藩、收复新疆的左宗棠;再到赵一曼“甘将热血沃中华”的信念、焦裕禄“到群众中去”、袁隆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誓言,等等。新时代呼唤更多家国情怀,传统文化也呼唤“现代相遇”。作为新征程里的每一个十四亿分之一,我们要永葆“赶考”初心,以坚定的政治站位把好“方向舵”,以担当实干的斗争气魄来“划桨”,以无我境界描绘大写人生,用心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用实干实绩赢民心,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起一个国家最为持久的追梦力量,推动中华文明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华章。

  “求索”不止,奋斗不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端午节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光辉。广大党员干部当时刻吸吮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用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坚持俯下身子谋实事、勇于担当善作为,使爱国情怀既变报国行动,也常过常浓,让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作者:唐代远

编辑:钱江



2016000000000000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意见请登录 网民建言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4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签发董越峰,修改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