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麦浪,满地金黄,丰收在望。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夏粮已收获6.5%,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目前,西南地区夏粮收获全面展开,已收获51.2%,进度同比快1.3个百分点,其中冬小麦已收48.7%。与此同时,从江淮沃野到华北粮仓,从中原腹地到渤海之滨,“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正全面展开,神州大地处处尽显一派繁忙丰收的万千气象。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必需品,粮食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国是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兴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作为重要口粮,夏粮夏油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主要包括夏收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等的夏粮,约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眼下,进入“三夏”农忙时节,千方百计夺丰收,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努力赢得夏粮和全年粮食丰收的主动权,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误农时,用辛勤汗水浇灌希望田野。春争日,夏争时。打好夏粮丰收这场“硬仗”,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汗水浇灌、辛勤耕耘,各级职能部门精准发力、惠农服务同样不可或缺。不论是组织田管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促弱苗、防虫害、抓减损,确保丰产丰收和品质提升,还是及时发布气象预警预报和机收作业气象提示,最大限度为农户机手提供作业供需对接、农机通行、优先优惠加油等保障服务,抑或是加强机收组织服务,组建应急抢收队,开展代收代种等服务……行动迅速、防早防小、压前控后,合力做好夏收夏种夏管工作,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扶,才能守好亿万百姓“米袋子”,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科技赋能,让“中国饭碗”底气更足。藏粮于地,更要藏粮于技。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越来越成为我国提升粮食品质和产量、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有效载体。放眼当下,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通过智慧农业云平台开展夏收、夏种和夏季田管机械化作业,全面提高夏粮收割效率;另一方面要通过减损技术培训,引导农机手提升规范作业水平,最大限度减少机收环节损失,同时鼓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成立粮食烘干中心,严格执行收购政策,维护收购市场秩序,奋力实现农业丰收、农民增收,进而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底色更亮。
颗粒归仓,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保丰收、稳丰收,做好粮食收集储备工作,是实现“丰收在望”到“丰收在手”的关键一环。当前,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积极推进夏粮收储准备,确保仓盈粮丰、农稳国安,是有效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的坚实保障,也是稳定世界粮食市场和全球食品安全的客观需求。要稳步开展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准备工作,及时开秤收粮,预备有效仓容,规范市场交易秩序,做到应收尽收、优质优价,让种粮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要加强粮食收购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对接,通过筹措资金、信用借贷,进一步完善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在企业“无后顾之忧”的同时,让广大农民不仅“丰收”,更“增收”,鼓足“钱袋子”,把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根基夯得更实。
田间地头、垄上阡陌,农人躬耕稼穑、农机轰轰作响,希望的田野正孕育着丰收的希望。让我们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以更大的努力、更多的用心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全力以赴抓实抓细夏收、夏种、夏管各项工作,如此定能让“中国饭碗”装满更多“中国粮”,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坚实支撑。
作者:宁云平
编辑: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4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