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区县    建言    专题    原创    评论   理论   国内   国际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地评线】推进全民阅读,共建书香社会

来源:西安网 时间:2024-04-22 14:07 阅读量: 字号:

  最美人间四“阅”天,正是读书好时节。走进图书馆,亲近图书、浸润书香,在阅读中不断充实自我、丰盈精神世界;漫步校园,伴随着琅琅书声、浓浓墨韵,广大青少年在读书学习中汲取奋进的力量;深入农村,开展“好书共享 你我共阅”全民阅读活动,尽展读书之美……为迎接第29个世界读书日,全国各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推动全民阅读进校园、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营造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学习氛围。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是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源泉活水。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连续11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倡导全民阅读”到“大力推动全民阅读”“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完成从活动倡议到国家战略的转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放眼今日,无论是持证阅读者人数,还是公共图书馆数量,抑或是综合阅读率,我国均有大幅提升,全民阅读蔚然成风。以书为伴,推进全民阅读,让氤氲书香飘满神州大地,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全民阅读事业也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提倡主动阅读,弘扬尚读传统。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阅读,囊萤映雪、凿壁偷光、以荻画地、宋濂借书……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千古流芳、代代流传。时至今日,培养主动阅读的习惯和能力,通过主动阅读不断提高幸福感、收获感和满足感,意义更显非凡。一方面要广泛开展宣传,充分利用“报、网、微、端、屏”联手造势,全方位、多角度倡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多读书、读好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一阵”为“学一生”,在博览群书、日积月累中提升思想道德品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以举办“全民阅读”活动为契机,积极推进书香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农村、进场所、进特殊人群、进网络,弘扬尚读传统,享受阅读乐趣,进一步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

  推广数字阅读,指尖悦享风尚。读屏时代,无论何时身处何地,“移动图书馆”让书籍触手可及,海量视听资源既能满足碎片化、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也能实现阅读场景与内容的无限延伸。这也要求我们,要持续强化科技赋能,积极推进数字阅读平台内容建设,创新平台服务模式,发展“耳朵阅读”“沉浸式阅读”“虚拟体验”“云参观”等新读书“姿态”,让人们在跳转来源、聚合推荐、互动评论等方式里,实现知识的触类旁通,丰富学习的文化体验。同时,坚持内容质量导向,打造多种融合发展产品,保证资源及时更新、内容健康优质,不断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方能让阅读成为风尚、书香溢满家园,凝聚起提升全民素质的强大合力。

  深化全民阅读,共建书香社会。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参与、全领域覆盖、全要素推进。为此,要强化资金政策服务支持,坚持分众分类分层次,打造更优质的阅读空间,提供更优质的阅读产品,构建覆盖城乡的阅读推广服务体系;要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建好用好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等阅读场所,创造更便利的读书条件;要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建强阅读推广队伍,加强宣传引导,点燃大众的阅读热情,真正让阅读成为全民共识、全民行动……如此多措并举,必能推动全民阅读事业蓬勃兴旺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非学无以立德,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广才。阅读,不是为了“掉书袋”,而是要让前行的脚步更有力量。以读书为媒、以学习作伴,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大力提升公共阅读服务效能,积极创新阅读推广形式,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高质量阅读需求,一个全民阅读蔚然成风的书香中国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一个为青春着色、为生活添彩的文明新风尚正在向我们款款走来。

  作者:付云

编辑:钱江



2016000000000000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意见请登录 网民建言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4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签发董越峰,修改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