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风雨、长才干。基层需要人才,人才也需要基层淬炼。基层舞台大、天地宽、机会多,是人才大有可为的沃土。让年轻干部从“案头”走到“田头”,在基层一线历练成长,势必能提高综合协调处理能力、服务企业发展能力,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让他们更加读懂群众、了解实际,就能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动真情、办实事、解难题,跟老百姓同坐一根板凳,成为知心朋友,在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能激活地方发展的一池春水,淬炼出干事创业真本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长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小岗位也可能成就人生的大舞台。“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海者获蛟龙。”基层是一个大课堂,也是一个大熔炉。深入一线、贴近群众,面对面开展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干部应有的作风。诚然,基层条件艰苦,但正因艰苦,才能磨炼人的意志品质,应对各种困难方能从容不迫;正因身处一线,才能近距离的了解一线状况,体会党的方针政策真正内涵,从而提升处理复杂问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收获真知灼见,启发工作思路,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
让更多年轻干部在基层百炼成钢,是为了更好的“脱杂、去气、调成分”。选派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本就是培养选拔干部的重要手段,更是为了补齐基层工作欠缺这块短板。这就要求年轻干部具有破解矛盾的魄力和能力,具有耐心细致、体恤民情的品质和情怀。并不是说“墩苗”就要升迁,也并非为“有关系”“有资源”者“量身定制”。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既“身”到基层,也“心”入基层,和群众交朋友,把群众当亲人,百炼“成钢”。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当然,让更多年轻干部在基层淬炼干事创业本领,得“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如通过双向考核,加大对年轻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考勤考核评价体系;如通过走访调查,以群众的评判,避免一些水平不够、经验不足、能力欠缺的年轻干部在基层无所作为“混日子”;如加大奖惩激励制度,给敢于干事者搭建舞台,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走过场者以惩处,让其做到定力不减、初心不改,获得持续成长的动力,在成才的道路上越走越坦荡。
“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总之,到基层历练不能当“镀金”,需用法规明确各方责、权、利,让锻炼干部“听命”于制度,而非受控于“潜规则”。当日常监督和约束到位,当基层历练管理不断档、不留空,当以实绩论英雄落到实处,心无旁骛,就会把更多的青春和智慧奉献在基层一线。
作者:余志勇
编辑: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3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