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蓝天丽日下的海南昌江核电基地依然一派繁忙景象。在这里,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压水堆——“玲龙一号”的建设工作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目前,“玲龙一号”反应堆核心模块的吊装工作已经完成,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并网发电。作为我国核电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玲龙一号”建成后,不仅将以稳定可靠的清洁能源助力海南“清洁能源岛”建设和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更能推动世界核能技术的发展。核电事业的创新发展,是我国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一个缩影。在这幅缩影中,我们听到了广聚天下英才乐章,看到了大鹏展翅壮美伟业。
奏响广聚天下英才乐章,国家奏响,各地奏响,交响乐嘹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023年以来,全国各地各部门纷纷释放敬才爱才、求贤若渴、以人才引领发展的强烈信号,上海浦东新区发布“1+1+N”的重磅人才新政,广西科技厅宣布推出“带土移植”人才引育计划,浙江省科学技术厅、中共浙江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浙江省引进海外工程师实施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政策引领,各地落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你追我赶,抢载梧桐树,争引凤凰来。2022年,我国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人数1169人,占全球的16.2%,位居世界第二。当前,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2亿人,比2012年增加了1亿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人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人才资源规模、科技人力资源以及研发人员数量等指标居全球首位。中华大地,人才济济,人才高地蔚然站起。
赋能大鹏展翅壮美伟业,硕果飘香,精彩纷呈,人才凝聚效应凸显,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步履铿锵。2022年,我国全国研发人员总量超过600万人年,发明专利有效量突破400万件,均居世界首位。2022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第11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2.2%提高至2021年的60%以上。人才优势更多更好地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嫦娥”飞天,“蛟龙”入海,“天眼”巡空,“夸父”探日,北斗组网,神威超算,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井喷式”涌现。中国高铁、中国大坝、中国桥梁、中国港口、中国核电,更是成为享誉全球的“中国名片”。人才实力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底气,澎湃的人才活力,驱动中国号巨轮扬帆前行。近日,《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0最新修订版正式生效,北斗系统正式加入国际民航组织(ICAO)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这是大批顶尖人才的持续爱国奋斗的结晶。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大鹏展翅壮美伟业,人才强国战略步伐铿锵。
风正时济,破浪前行。奏响广聚天下英才乐章,赋能大鹏展翅壮美伟业,神州大地人才沃土,中华伟业人才奔腾。人才强国,款款而来;科技强国,奋勇向前。
殷建光
编辑: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3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