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青岛一“学渣”的父亲在家长会上的发言,触动了人们对“学渣”的固有认知和评价,给出了一个人在不同成长成才评价标准下的成功与否和社会价值,其所引发的热议,或许更值得思考。
学渣,本身就带着一种歧视,是建立在分数体系标准下的人格认定。高分数就是优秀人才,就会被溢美之词所赞扬。低分数就是“学渣”,就否定了一个学生的全部,显然是忽略甚至否定了学生首先作为一个人在其他方面健康成长的因素。这名学生心态好,也有过努力学习的经历,并且在老师的不断努力下,也有考过及格分的过往。如果单纯把低分数的学生定义为“学渣”,本身既是对学生的彻底否定,给其贴上不适切的标签,也是对包括老师在内的其他关注支持孩子成长力量的否定。
所谓的“学渣”,不一定在其他领域不会有发展和建树。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做实验、做手工、班级事务管理、人际关系处理或许超出其他人。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一些科学家、发明家,有的因为笨,小时候被嘲笑为傻子、学渣,而在成人后创造一番成就的也是事实。即便他们没有成为所谓的栋梁之才,但他们自身努力,阳光健康,同样也可以成为一个正能量的人。
“学渣”的父亲的发言,打破了以往“学渣”的父母在公众面前的不堪,给人打开了观察“学渣”、评价人格的不同视角,不妨是打破惯性思维的一次表达,是对固有优秀学生标准的破壁,是对全方位、多层次评价学生的呼唤。不要让“世上只有分数好,分高的孩子像块宝”成为学生成长的桎梏。学生努力学习,全面成长,家长正确引导,客观看待,学校全面支持,因材施教,社会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应该成为“学渣”父亲吐露心声背后的正面回音。
传统教育中,教育家们早有提倡“有教无类”的理念,也有令人信服的实践。当代教育中,也不乏因材施教的实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不少地方,在教学当中,在家庭教育中,有意无意以分数高低论英雄,以升学率为唯一标准,这就无形中违背了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初衷,扭曲了人的人格认定是非曲直,甚至影响了家庭关系的和睦,着实令人遗憾。
尊重学渣在适合的领域成长成才的选择,用心呵护不同学生的成长之路,应该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环境的推动者,也可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受益者。
珍珠光泽圆润,愉悦可人。钢珠敦实厚重,实用耐用。露珠晶莹剔透,滋润草木。各用其用,各美其美,这本来就是世界的全部。(张立)
编辑: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3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