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出以来,不仅给沿线国家人民带来福祉,也推动世界向着实现共同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不断前进,然而在这些成绩和变化的背后是一个个英雄的默默付出。
谱画同心圆,汇聚正能量。自2017年参与匈塞铁路建设以来,一个个中国铁路建设者在异国他乡奋战数不清的日日夜夜。从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项目部工程(安质)部部长到分管工程及迁改的副总工程师,不管岗位如何变化,段伟的头脑里始终紧绷着一根弦――不能给国家抹黑、不能给中国铁路丢脸。面临塞铁路施工中的重要难题,承担匈塞铁路贝旧段轨道工程的当地分包商并无时速200公里铁路的轨道施工经验。段伟详细梳理了这家分包商在轨道施工中的强项与弱项,理清工作思路,请国内轨道施工经验丰富的专家对匈塞铁路轨道施工进行“把脉”。在详细分析轨道检测车数据后,他最终确定了“四捣三稳”的施工方法,采用增减不同厚度垫板和更换不同尺寸挡块的方法进行轨道精调,终于在大家的努力下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确保线路开通时达到设计速度。
肩负新使命,合作敢争先。孙付鑫是匈塞铁路塞尔维亚项目部一名青年桥梁设计师,两年前来到匈塞铁路项目,负责桥梁设计工作。佐兰.卢科维奇是塞方一名具有30多年设计经验的专家级工程师,主要负责匈塞铁路诺苏段结构设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他们以桥会友,向着建成建好匈塞铁路的目标,不断就桥梁设计等进行交流、碰撞,力求设计最优、求同存异,共同解决技术难题。在新老匈塞铁路并行交会,面对施工现场的各种“硬骨头”,建设者们在一次次攻克难关、破解难题的鏖战中,用足迹丈量出一条与匈塞铁路并行的人生历程。
在匈塞铁路的建设历程里,从大河两岸到桥隧两端,从拆迁现场到技术攻关,每一处都有中塞两国建设者挥洒的汗水,脚踏泥泞,俯首躬行,争分夺秒,包保推进,守在悉心耕耘的现场,给人们带来诗和远方,为推进铁路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郜军山)
编辑: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3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