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网信办发布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主要任务是聚焦社交、短视频、网络直播等类型重点平台,针对“自媒体”造谣传谣、假冒仿冒、违规营利等突出问题,坚决打击,从严处置,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近年来,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进入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也是新闻的制造者,交互性强、自主性强、自由度高。每个人手里的智能手机既是接收器也是扩音器。让个体声音得到充分释放的同时,势必也会让一些与法律法规、社会道德规范相悖的声音得以散播,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觑。比如,有的“自媒体”账号打着“国学经典”“红色文摘”等旗号,杜撰老一辈革命家诗词或者言论,有的对重大灾难事故、社会热点事件等,断章取义歪曲解读、颠倒是非抹黑攻击、渲染悲情煽动对立,制造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干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害信息;有的通过搬运倒灌、“标题党”炒作、集中发布相似文案、多账号联动发文等手段,对明知或应知为谣言、虚假消息、有害信息仍意传播的行为......种种乱象,扰乱网络生态,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传播错误价值观,社会影响恶劣,加强治理整治势在必行。
无利不起早,百事利当先。层出不穷的“自媒体”乱象,说到底还是一个“利”字在作祟。一些“自媒体”信奉“利益第一”“流量至上”,为了“十万+”不惜踩线越界甚至铤而走险,为了“引流”给有害信息大开方便之门。在扭曲的逐利逻辑误导下,责任底线失守,行业乱象丛生,一些“自媒体”的内容自然就会变味变质,成为公众诟病的负能量。
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管好用好“自媒体”是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有关部门持续开展依法整治,“自媒体”乱象得到初步遏制,但要根治痼疾顽症,还需精准发力、久久为功。非重拳不足以治乱,非良方不足以去疴。针对“自媒体”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重在多方联动,打好组合拳,实现标本兼治。
既要清理问题账号,清除行业内的“害群之马”,又要持续压实平台主体作用,强化“第一责任人”意识,不只是守住“红线”,更要在“红线”之上,加强正向激励,重塑行业价值观和发展观,让担当社会责任、生产优质内容成为业界新风尚;既要建章立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又要强化技术治网,为规范管理提供“硬核”支撑;既要强化部门监管,又要加强社会共治,强化宣传引导,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社会共识,汇聚社会合力不断净化行业生态,促进“自媒体”健康有序发展,让网络的云端风景这边独好。
作者:常江
编辑: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3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