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区县    建言    专题    原创    评论   理论   国内   国际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将监督直达“田间地头”

来源:西安网 时间:2022-11-23 11:25 阅读量: 字号:

  乡村振兴,清风随行。规范小微权力运行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从发挥联动监督机制,成立乡村振兴专项监督组,加大对乡村振兴项目的监督力度,督促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到从产业发端到市场终端、从政策出台到措施落实、从项目规划到资金使用开展全链条监督,提升监督质效推动打通“中梗阻”,再到紧盯资金使用、项目建设、政策落实等方面,对产业项目进行全过程动态监督,对惠民惠农政策落实、干部工作作风等情况开展跟踪监督,将监督直达“田间地头”,绘就文明乡村清廉图景。

  “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从某种程度上说,乡村振兴的成效,影响着政府的形象。纵观近两年所发生的扶贫腐败案,无论是雁过拔毛、见缝插针、层层截留;还是无中生有、虚列户头、套取资金;抑或是借鸡下蛋、隐瞒实情、账外私分;或者权力寻租,猫鼠一窝,上下其手等等如是。无不源于监督机制的缺失,监督、审计没有及时发挥作用不无关系。为此,聚焦特色产业发展,监督尤需不“跑调”。得以精准的监督使特色产业项目“透明化”,从资金的来源、流向到把每一分钱的来龙去脉一一公平、公开,将其“晒”在阳光下。

  “崽卖爷田心不疼”。一直以来,由于涉农资金管理使用的“碎片化”,加上监管制度和程序不够完善,公开、透明不够充分,落实责任不具体、惩处力度不够等因素,导致涉农资金在使用过程中被“劫持”、“提留”或是成为涉农资金管理者自由支配资金,抑或是被“沉睡”、束之高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涉农资金“趴窝”,或是项目决策、审批、推进等全过程滞后、“跑偏”,其结果便可想而知。那么,要让特色产业发展更“接地气”,要让乡村振兴更具可持续,将监督直达“田间地头”,才能为其装上一把“安全锁”。

  权有多大,责有多大。护航乡村振兴,任务艰巨,时不我待。对于特色产业项目不能成为“望梅止渴”,需要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无论何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监督一切都是白搭。只要监督部门能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和程序,审计监督部门能防范于未然的事前监督,让涉农资金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才能让涉农资金与项目“锦上添花”,才能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为此,得加强对涉农资金、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加强对相关项目效果的考核;得加大惩处力度,让监督直达“最后一公里”。

  以精准监督有力护航乡村振兴,不仅考验着公共部门的责任心,更考验相关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心,如果不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就难以保证特色产业项目不成“望梅止渴”,遭受“镜花水月”待遇。同时,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让特色产业项目效率实现最大化,更得建立更加阳光透明、监督有效的机制,少一些打水漂或是遭受“沉睡”的厄运。

  作者:余志勇

编辑:钱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意见请登录 网民建言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2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签发董越峰,修改董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