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问政   建言   专题   原创   评论   理论   国内   国际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古都先锋》(第十四期)党史故事:红七十四师在长安大峪的日子

来源:西安网 时间:2021-07-24 11:22 阅读量: 字号:

  

  说起大峪,可能许多人都知道,因为它是著名的秦岭七十二峪之一,古时候是经柞水通往楚地的要道;说起大峪,可能许多人会津津乐道,因为大峪风景优美,让人流连忘返。

  然而,今天我要讲述的这一段大峪里的历史,可能许多人并不清楚。

  1937年4月,有一支红军队伍曾经从大峪走出终南山,在大峪口一带开展了3个多月的整训,最终向三原开进。1982年,陈先瑞将军回忆起这段历史时,曾这样说:“我们从大峪口出发,路过咸阳大铁桥时,成千上万的人在铁桥两边看我们。国民党一个师长李文曾化装(成)便衣,也在人群中看我们到底是支什么样的部队,他不理解为什么派那么多部队围、迫、堵都没有把我们消灭,反而越战越强,越打越多。”

  这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呢?

  这支队伍叫做红七十四师。

  1935年,鄂豫陕省委率红二十五军北上后,鄂陕特委和豫陕特委于9月合并为中共鄂豫陕特委,将各路游击师和游击大队合编为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该师在中共鄂豫陕特委郑位三、陈先瑞等人的领导下,在以商洛为中心的鄂豫陕苏区独立坚持了近两年的游击战。直到“西安事变”爆发后,周恩来副主席派李涛等人才与其联系上。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1937年4月初,红七十四师2100余人在师长陈先瑞的带领下,奉命移驻今长安区大峪口一带进行整训。司令部及所辖机关驻胡刘村,张海波率四团驻白道峪,孙光率五团驻大峪口,汪世才率领的六团和宋登贤率领的补充团驻在南寨。

  关于这一段历史,各类史籍鲜有记载。即便有所涉及,也多为只言片语。为了一探究竟,我们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专程到大峪口一带采访有关知情者,听到了一个个口耳相传、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还原了红七十四师官兵平等、关爱百姓、纪律严明的动人场景。

  “锅锅团长”是红七十四师留给大峪口村村民最深的记忆。据大峪口村的老人告诉我们,团长孙光行军时总是身先士卒,替炊事班的战士背着一口大铁锅,加之他稍微有一点驼背,大家都喜欢叫他“锅锅团长”,他自己却一点也不在意。解放后,已身为将军的“锅锅团长”还曾经回到村里看望乡亲,帮助老乡整修道路。

  整训期间,红军打击土匪及恶霸,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在自身供给困难的情况下,尽量帮助群众。每当部队开饭时,总有一些小孩拿着空碗前来讨要吃食,官兵们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要满足孩子们。

  官兵们衣衫褴褛、穿着五花八门,但军纪严明,从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刚开始官兵们没有床板睡,几个战士宁愿爬到树上过夜,也绝不打扰老乡的生活。多少次,他们冒着大雨站岗,但纹丝不动。

  当地群众被红军的优良作风所感染,纷纷腾出自家的房屋让官兵们居住,并给予红军力所能及的其他帮助。

  红七十四师后来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一五师留守处,融入到全民族抗战的洪流中,为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红七十四师在大峪口一带尽管只停留了短短的三个多月,但红军指战员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秋毫无犯的严明军纪、爱民如亲的高尚情怀已成为当地群众口口相传的一段佳话,也为西安地方志人修志问道、执笔著史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走得再远也不能忘了来时的路,站在新的历史时刻,我们定将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精神血脉,为西安追赶超越贡献更大的方志力量!

编辑:张楠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s://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更多意见请登录 网民建言

我要留言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61120170005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陕ICP备09025004号  陕新网审字[2002]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xiancit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签发张楠,修改张楠